第一一零章 朝堂风云(二)-《我为皇帝傲啸西晋》


    第(2/3)页

    司马遹坐在上面,紧皱眉头,他也沒想到杨骏居然打得是这个主意,如果楚王与淮南王真的坐实了奸佞的罪名,恐怕他们两人今后就算能够不死,也要削爵为民,流放岭南之地了!就在他若有所思的时候,司马遹突然发现,坐在朝堂上比较靠前的王家老爷子王浑,突然对还沒归班的袁达使了一个眼色,王浑的这个眼色隐秘已极,只是脑袋微转,眼光一凝,要不是下面袁达的眼神也同时回应,恐怕司马遹也沒有发现两人的眼神往來!

    想不到这个袁达居然是太原王氏的暗子啊?这个结果司马遹以前确实沒有想到过,天降红雨之后,他就马上遣人查了太史令袁达的底细,这个袁达倒不是并州太原人,而是冀州渤海人,并且这个袁达出身寒门,仕途也不顺,五六十岁的年纪才做了一个七品官,以前朝中也沒有人会注意这么一个小官儿,沒想到今日就是由这个小官吹响了倒杨的号角!也由此可见,各大世家在朝中的底蕴到底怎样的深厚!

    “陛下,太尉之言,臣不敢苟同,楚王与淮南王二人都是陛下亲弟,皇室血脉,怎么可能会是奸佞?不管从什么角度來说,都找不到二位殿下是奸佞的证据!反而是您..?”说到这时,袁达抬起头來,一脸冷笑地看着杨骏,”太尉大人莫非不知道,自汉朝以來,一旦出现天灾人祸,当政的皇帝都会下诏向上天请罪,同时由宰相代天子受过,那就是退位让贤!现在,太尉大人不说替陛下着想,反而把罪责推给楚王与淮南王二位殿下,莫不是太尉大人不想替陛下分忧,反而只顾一己之私,霸占辅政大臣之位不让?”

    袁达的话一说出來,大臣们都面带可惜之色,这个家伙恐怕活不成了!他先前的奏事虽然隐射杨骏,可始终沒有把他的名字说过來,就还有转还的余地,可是现在他直接就把枪口对准杨骏,杨骏如果不杀他,恐怕他今后也威信全无了,只是在场大臣们和袁达背后那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吧!

    果然,袁达的话音一落,惠帝还沒有发表意见,杨骏就气得脸色通红,再也沒有先前的夸夸其谈,若无其事,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现在袁达直说他就是当朝奸佞,甚至还说他不想替惠帝分忧,只想着独掌大权,这个罪名如果落实了,杨家都要灭九族,虽然杨骏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可是他也不能落人口实,白白承担这个罪名!

    只见杨骏面上凶光一闪,立时起身,然后就对着惠帝说道,”陛下,老臣自受先帝遗命以來,一直忠忠耿耿,勤于王事,从來沒有丝毫懈怠!可是今日,袁达这么一个六百石小官都敢上殿辱骂老臣,老臣如果不施以雷霆手段,那么老臣以后如何执掌朝政,如何服众?所以请陛下恕老臣儹越之罪了!”

    说完之后,也不等惠帝回话,杨骏把身体一转,就直盯着对面跪着的袁达说道,”本來如果你只说天文之事,本太尉也不以为甚,谁知你认不清形势,居然敢诽谤本太尉!本太尉也不是无理之人,就先分说一个明白,据老夫所查,楚王自坐镇襄阳之后,四处拉拢镇守荆州的军中将领,他要是沒有二心,怎会行此大逆不道之事?至于淮南王嘛?他虽然不像楚王这么嚣张跋扈,可是府中也养了上千门客,其中绿林中有名的草莽剑客有一半都归入了他淮南王的麾下,这难道不是大罪?”

    要说楚王拉拢军中将军,暗自招兵买马,积蓄粮草,这几点司马遹都是知道的,只是淮南王蓄养门客,说出來还真不是什么大罪,因为按朝廷律令,淮南王身为封邑万户的次国藩王,手下直属的军兵都有三千人之多,只要他手下的门客与军兵加起來沒有超过三千之数,朝廷是不会管他的,虽然大多数的藩王都暗中蓄养军兵百姓,可是这也是武帝默认的国策之一,就是为了加强藩王的力量!还有一点,江南绿林里边的有名剑客淮南王收了五成,还有三成是司马遹收归了手下,最后两成是只想逍遥,不想受束缚之人,他们两人沒法收服!

    “太尉所说种种,都是一面之词,不足为凭!如何让人心服?”袁达反正是死都不怕了,依然冷笑着回了一句!”

    “到底是不是一面之词,本太尉肯定会找他们两个对质,至于你吗?嘿嘿..!”杨骏眼中带有一丝残忍之色,嘴中高声喝道,”來人,拉下去五马分尸,然后再夷三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