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章 朝堂风云(三)-《我为皇帝傲啸西晋》


    第(2/3)页

    司马玮听到这话,也不顾这是大殿之上,立马跳了起來嚷道,”陛下,臣与陛下可是亲兄弟,怎会行此大逆不道之事,杨太尉沒有丝毫证据,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请陛下明察!”

    “陛下,臣弟也有话说,臣弟府上只有两千军兵守护府邸,距封国所需的三千之数都还差了许多,至于太尉所说的食客超过千人,臣弟也不敢苟同,臣弟府上只有食客两三百人,但臣弟府难免人多嘴杂,恐怕太尉公把那些仆人杂役也算上去了吧?”司马允甚至冷笑调侃了一下杨骏,他虽然不像司马玮那么激动,但是反驳的话肯定是要说的,不然真的定了罪也有麻烦,只是自己这养门客之事,任他怎么查也是一笔糊涂帐,他是怎么也查不清的!

    “楚王殿下就不要抵赖了,本太尉这里有一封信,乃是襄阳昭武将军罗安盛所书,信中言明楚王殿下在襄阳的所作所为,实在不像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倒像是意图谋反的乱臣贼子!”杨骏说完之后,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惠帝身边的董猛感受杨骏的目光,赶紧地下來接过后又递给惠帝!

    无论是哪个皇帝当政,只要是关于造反之事,一律有杀错沒放过,所以惠帝接过那封书信之后,仔细观看了起來,看过之后,惠帝的脸色明显的有些变了,只是他也不能光凭这么一封信就给人定罪,黑着脸问道,”皇弟怎么说?”

    “陛下,臣不知道太尉公的那封信是怎么回事?有可能是太尉公故意找人假造的也说不定?如果,就算这封信是真的,可是仅凭一个小小的杂号将军之言,他的话也能做证词吗?如果随但某人的一封信都能够做为一个宗室藩王谋反的证据,那么臣弟也无话可说了!”

    也不知怎么的,今天的楚王司马玮不仅沒犯混,说话之间反而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在场众人听了他的话也暗自点头,宗室谋反不是一件小事,如果杨骏就只凭着这么一封所谓的书信,那是肯定不能治楚王谋反之罪的!

    “这只是其中一点,更为重要的是,楚王你与淮南王入京那天,天降红雨异像,这就是上天给我们的警示,你们两人就是奸佞之人,要不然为什么以前不现,以后也沒现,为什么偏偏在那天,你们两人來京时它就天降红雨呢?”

    话说到这里,杨骏也终于松了一口气,总算把话头给绕到这里來了,这一关自己怎么都是要过的,他自己也沒想过就凭那些臆测之言和一封书信就把楚王和淮南王二人具体怎么样,但是只要把话绕到这里來,他就什么都不怕了!

    “真是..真是气死本王了,天降红雨,明明是..!”听到杨骏有让自己二人替他顶缸的意思,司马玮就不干了,这不是摆明了欺负人吗?入京时就把老子关了十天,现在刚刚出來透一下风就要被你栽上奸佞之名,是个人都忍不了!

    所以司马玮急忙就和杨骏闹开了,可是旁边的司马允看到某人递过來的眼色,立即就拉了楚王一下,如果司马玮今天真的说了这红雨之事和杨骏有关,以杨骏今天的表现,他肯定是不想让位的,那么两人之间就只有不死不休了,可是现在宗室这一方面还沒有准备好,闹僵了肯定是自己不利,那就看那个朝自己使眼色的人有什么后路吧!

    杨骏看到楚王也不敢和自己争了,就知道他不打算和自己鱼死网破,这心里立时松了一口气,只要他不和自己斗到底,自己也不会把他们两人怎么样,只是他们这次入朝,恐怕要做个宗室闲人了!

    正在杨骏松了一口气,准备把这件事彻底给了结的时候,又有一个身低品文官常服的小官儿从后面越班而出,从袖子里掏出一封奏折,双手高举过头,然后叩首道,”启奏陛下,现有并州四郡太守县令联名上书,奏章上说天降红雨,是上天示警,请太尉杨骏退位让贤!”

    哗然,众臣马上哗然出声!楚王与淮南王的事还沒完,现在又冒出联名上书的事來了,这个突然冒出來的小官儿,看他身穿的补服就知道只是一个从六品下的文官,他哪里來的联名奏折?

    “这不是尚书省的度支郎中何逸吗?他怎么也有胆子上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