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最后的决战之驺虞幡-《我为皇帝傲啸西晋》


    第(2/3)页

    “其实如果依老夫之意,这一次如果殿下不这么急燥行事...!”中年文士话说了一半,阴沉着脸的楚王就打断道,”不行,贾后那个婆娘是不会放过本王的,这一点本王早知道!”

    正在这时,一名侍卫打扮的青衣人骑马奔到楚王与中年文士面前,立即跪下行礼,”启禀军师,计划失败,王一松身死,东宫大军已经进了万春门,太子生死不知!”

    “太子真的就这么好运?连弩车所射的重箭都不能要了他的小命?”中年文士有些喃喃自语道,旁边听着楚王却是一惊,”弩车?军师从哪里弄來的?这等利器不是都存在武库中吗?”

    “上次攻打杨骏府邸,老夫让人私下扣下了一具,说是自然损毁,已经消了名册,只是现在倒是便宜太子了!”中年文士略有些不自然地说道.

    “殿下,不好!老夫本以为太子这次必死无疑,才会让大军行进的速度放慢,沒想到太子的运气倒好,现在离天亮只有一个多时辰了,殿下,如果大军返回府邸,估计朝中也沒人敢和殿下为难,大不了殿下退回襄阳也就是了,如果殿下决意不退,那就只有快点赶到云龙门,攻下宫城,要不然等天一亮那些宗室与世家就不知道该如何反应了!”中年文士说道.

    “哼,退什么退,此次天赐良机,让本宫暂时掌握了三十六军的控制权,皇城各处守将那里,本王都下了死命令,不论城内发生何事,都要死守不动,以本王现在的实力,足有一万大军,攻下云龙门不在话下,李肇虽然逃了,可是他也带了一千精锐出來沒带回去,宫内除了巡逻士卒之外,就只剩两千精锐,本王不是沒有取胜之机会!”

    楚王司马玮狠狠地说道,”大军开拔,万春门!”

    随着楚王的命令,禁军开始加快步伐,马嘶人吼声不绝,刀枪寒光闪烁不停,随着大军的开动,禁军上方的空气都好像都凝重起來,烟尘滚滚而动,甚至把天下的阴云都冲开了一样,半瘪的圆月也吃不住杀气从而露出黄晕的脸來.

    此时,身在万春门的太子司马遹已经把大腿上的伤势,清洗上药包扎了一番,只不过那钻心的疼痛还是不住扯痛他的神经,因此他那双锋利的剑眉也不时蹙动一下.

    “殿下,万春门只有几百守军,恐怕对战局沒有什么帮助,殿下为何不多带几千人马过來呢?”伍吉小心翼翼地问道.

    听到伍吉的询问,司马遹抬头似笑非笑地瞟了他一眼,眼神中沒有丝毫杀气,但是伍吉却从中看到了不满之意,吓得他马上跪下回道,”是小人多嘴,殿下自有决断,请殿下恕罪!”

    沒有理会伍吉的请罪声,司马遹对士猗说道,”传令,马上派人在云龙门前摆下防御军阵,然后在禁军前面多放一些木栅之类的防御工事,记得,咱们的任务就是拖,拖到天亮,咱们就赢了!”

    “是,殿下!”士猗闻令赶紧抱拳出去传令.

    看到一边的伍吉无事可做,司马遹把眼一瞪,”还不快去帮忙,把你们万春门里防御工具都搬出來!”

    伍吉不敢辩驳,马上灰溜溜地出去了,但心中的一块大石也总算放下來了!

    司马遹刚把几人使唤走,马上就有人前來禀报,”殿下,内城前面发现大量火把,怕是楚王大军已经加速赶來!”

    司马遹闻言霍然起身,李世杰也沒有废话,走到太子身前把身子一躬,司马遹马上趴在他的背上,李世杰双手一搂,背着太子就朝城楼下跑去,此时东宫的禁军阵势虽然已经摆好,可是面前的防御工具才搭好一半,眼见那火光朝这边越來越近,东宫禁军的心都提了起來!

    楚王大军越來越近,可是天色也越來越亮,火把渐渐全部熄灭,那边的前哨也发现了这边有大军驻防,楚王大军也慢了下來,毕竟军队跑了几里路,说不累是假的.

    见此良机,不用司马遹吩咐,东宫禁军们立即加快手脚,摆好了两层由木栅组成的简陋防御阵势,心下稍安.

    与此同时,惊了一夜的朝臣们,不约而同的早早起身,三更之时就已经赶到了大司马门外,准备上朝,却发现昨夜盛传的,楚王诛杀二公的传言可能是真,因为满朝文武,除了二公与楚王之外,其他的人都來了!

    大臣们心里说不出的愤怒与恐惧,不到两个月,朝廷连死了三个辅政大臣,看昨夜火光冲天那架式,说不定还是满门抄斩,连辅政大臣都难免一死,那他们这些普通大臣又如何自处?于是朝臣愤怒了,不管昨夜是谁领头,嚷着一定要把他拉下马!

    朝堂之内,此时,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神情萎靡不振的裴楷赶來上朝了,一看他这幅样子,朝臣纷纷询问,”裴公这是为何?”

    裴楷喘了一口气道,”昨夜真是吓死老夫了,老夫那亲家,汝南王亮公把幼子与长孙托付与老夫,那些追兵简直沒有人性,从老夫府上,一直追到老夫岳父司徒府上,还不肯放过老夫,老夫带着俩孩子昨夜可是连着换了八个地方躲着追兵啊!昨夜能够大难不死,实在是侥天之幸!”

    听了裴楷之言,可能是想到了昨夜那惊险的场景,跟着他进宫的八岁稚子,汝南王幼子司马羕也是泪如雨下,泣不成声,朝堂上的大臣们看到这幅画面,忍不住心里的怒火,各个充满了悲愤之情,何以至此,杀了汝南王不说,连人家几岁的孩子都不过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