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米国连夜召集了751名数学家和325名心理分析师,每个人脸上都透出紧张与专注的神色。 他们肩负着一项艰巨的任务—— 分析那只红眼蚊子的行为逻辑,计算出它下一步的运动轨迹! 草稿纸堆积如山,数学家们不停地在草稿纸上涂涂画画,各种模型和假设层出不穷。 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表填满了整块板面。 “这条路线是不对的!那只蚊子不可能这么走!” 一位白人数学家挥舞着手中的马克笔,急切的争辩着。 心理分析师们也不甘示弱,他们试图通过博弈论分析,还有行为心理学,来判断红眼蚊子的下一步行为。 米国科学院深处,数据处理中心,十台超级计算机昼夜不停地进行计算。 这不是普通的民用计算机,而是一台就占地面积五百多平方米,算力高达每秒百亿亿次级,重达几十吨的国之重器。 超级计算机上的屏幕数字和符号不停闪烁,复杂的方程式与概率模型被迅速输入并分析。 可即便是强大的超级计算机,在此刻依旧显得捉襟见肘。 在这场与时间的竞赛中,米国的数学家们逐渐感到无力。 历经两个小时的计算,几百位数学家无数次的推演,却始终无法突破那层迷雾。 仿佛这一切都是随机的! 那只蚊子下一步的行动轨迹,是无序的,不可预测的。 整个科学院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焦急之中。 “陶哲轩还没醒吗?”米国科学院院长玛西娅问道,她眉头间满是焦虑。 在数学这门学科上,人跟人的差距,比人跟狗都大。 而陶哲轩毫无疑问是米国现存数学家里,最耀眼的那一颗明珠。 他是数学界唯一的莫扎特,12岁就成为了国际奥数历史上最年轻的金牌得主,14岁上大学,17岁读博,24岁成为正教授,31岁就获得了数学界的最高荣誉菲尔兹奖。 天才只是见陶哲轩的门槛! 或许只有这位数学界真神出马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可由于陶哲轩过于牛逼,米国科学院无法强制命令他,因为不知道有多少国家等着挖墙脚。 所以现在凌晨四点,陶哲轩还在睡觉,拒绝加班。 米国科学院连个屁都不敢放。 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流逝…… 直到凌晨五点。 已经过去了三个小时后,几百位数学家还是没能计算出蚊子的下一步运动轨迹。 “这是无序的,不可能有规律!” 一位麻省理工的数学系教授言之凿凿。 比起有规律,这位麻省理工数学系教授更愿意相信,那只蚊子压根就是心血来潮乱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