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是啊,老传统嘛。” 苏建国爱人温和的笑着。 苏月华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父亲在家提过的挺有想法的农村青年,见他身姿挺拔,面容俊朗,眼神清亮有神,完全没有一般农村小伙的畏缩木讷,便也落落大方地微微一笑 “过年好。” 两家人就这样站在路边寒暄起来。 苏建国看似随意地问 “长青同志,年过得还不错吧?开春后,对你们那个赶山小队有什么具体打算?” 李长青心知展现自己的机会来了,他略一思忖,便条理清晰的说 “苏主任,我们初步想了下,开春后不能光靠碰运气。打算先跟着山叔,有计划的把附近几个山头的资源情况摸清楚,比如哪片阳坡的蕨菜、刺嫩芽出得早,哪片榛木林、松林产的蘑菇、坚果品质好。品相好的,坚决上交供销社,而一些边角余料,我们想试着粗加工一下,比如晒成干菜、腌制山野菜,看看能不能增加点附加值,也好给队员们多换点油盐钱。” 苏建国听得仔细,眼中闪过赞赏:“嗯,有计划就好!粗加工的想法不错,能减少浪费,还可以增加收入。不过一定要注意卫生和安全。” “您放心,我们一定严格注意!”李长青连忙保证。 苏建国顿了顿,像是忽然想起什么 “对了,开春后公社可能要组织个短期的农村多种经营技术培训班,请县里的技术员来讲课,主要是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方面的基础知识。你要是感兴趣,我跟王支书打个招呼,可以推荐你去听听。” 李长青心中一喜,这可是意外之喜啊!他连忙道谢 “谢谢苏主任!我肯定愿意去学习!” 这简直是打瞌睡遇到枕头,他正愁没地方系统化的学习知识呢! 苏月华在一旁听着,忍不住插话,声音清脆 “爸,你还推荐他去学习啊?李同志你懂的可真多,山野菜还能加工?,我以为洗了就可以吃了” 李长青见她感兴趣,便笑着解释道:“比如蕨菜,采回来用开水焯一下,然后晒干或者用盐腌起来,能保存很久,吃的时候泡开,炖肉炒菜都行。刺嫩芽稍微腌制一下,口感会更爽脆。咱们长白山物产丰富,关键是要懂得开发利用。” 他语气平和,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苏月华听得眼睛发亮,觉得这个农村青年懂得真多,说话也有条理。苏建国微微颔首,对李长青的印象又深了一层。 又聊了几句,两家人便纷纷道别,各自继续赶路。 走远了,刘彩凤才小声对李建军嘀咕 “没想到长青还能被公社主任推荐去学习……那主任闺女也挺俊……” 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和一丝隐秘的羡慕。 李建军闷闷地嗯了一声,没接话。 王桂芬脸上则满是骄傲。 李长青心里却清楚,这次偶遇意义不小。不仅在苏主任那里加深了好印象,还在他女儿面前展现了能力,这或许会成为未来的一条重要人脉。 到了靠山屯的大姑家,又是一番热闹的嘘寒问暖。 大姑李秀兰见到他们,格外亲热,尤其是拉着李长青的手不放 “哎呦!长青可是咱老李家的能人了!听说你在村里干得可红火了!” 堂哥表妹们也围上来,好奇的问这问那。 吃饭时,大姑父抿着酒说 “长青,开春后要是需要人手,或是你们那山货有啥富余的,跟你堂哥说一声,咱靠山屯这边也能帮衬着点。” 这话让李长青心里一动。 “靠山屯比小河村更靠近林场,信息更灵通,这或许是条未来的辅助线路。” 他连忙敬了姑父一杯:“谢谢姑父!有需要的话一定麻烦您和堂哥!” 与此同时,小河村知青点里,林晓梅收到了上海家里的来信和包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