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文化程度都很高,很多人原本就是教育系统的。 他们现在成立了一个教材编纂班底,正在编纂一套独属于毕方城的教育资料!” 这个教材编纂的事情之前就听柯贤文提及过,说是现在的世道,以前的很多教材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需要一套独属于末日环境下,毕方城的教育资料。 没想到,这么快就已经开始编纂了。 “行,这些事情,让柯贤文和王小雨折腾去! 这些难民的工作安排的怎么样了?” 这才是李凡最关心的事情,以前的政策是总指部直接分配工作和大队。 可新政策推行下去,就是自由劳务市场的模式。 如果出现劳务分配不均,或者说有人故意挑事,就会让新政策推行受阻。 而郑润泽听到李凡的问话,自信的笑了笑。 “军长,不用担心,效果很好。 人们对新政策的适应速度极快。 哪怕是第二分区的老住民,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工作调整以及粮票更换毕方币。 至于新进来得观察籍居民,也都找好了自己工作。” 说着话,郑润泽翻动着笔记本上的一个表格,找到了其中一页。 “新加入了22万人,交易大厅工程部招走了2万人。 农业部分的最多,有9万人,主要负责把黎鳌河北岸的那十九万亩良田开荒出来。 要赶在明年开春之前种上。 至于黎鳌河南岸的,等到明年下半年再攻克掉。 还有就是水电工程部招走了三万人,他们准备在修建三座热力发电厂。 还有工业部招走了4万的人。” 李凡听到这儿,眉头一皱。 “工业部?不是才成立三个多月吗?怎么也招了这么多人?!” 对此李凡还真没太过关注这个工业部。 因为很多工业所需的简单的配件全都都是由李凡的材料实验室提供的。 比如军工厂所需的枪械配件,弹壳弹头,工具配件,全都出自于材料实验室。 所以工业部在自己心里的存在感很低,或者说作用最小。 至于工业部这几个月在干什么,还真不清楚。 突然听到一个不受重视的工业部一次性招了四万人,就感觉到很惊讶。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