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县农副产品展销会设在老城隍庙前的广场上,人头攒动,锣鼓喧天。 各公社的摊位鳞次栉比,摆满了粮食、山货、禽蛋、手工艺品,空气里混杂着各种气味,喧嚣而充满活力。 唐莜莜的摊位位置不算好,在角落。 但她带来的东西却格外引人注目——几只精神抖擞、毛色油亮的山鸡被单独关在精致的竹笼里,旁边摆放着炮制得当、根须完整的柴胡、黄芩,还有一小碟用山鸡蛋和草药蒸的金黄色药膳糕。 与其他摊位大多由男同志负责吆喝不同,唐莜莜只是安静地站在那里,身姿挺拔,神情淡然。她穿着一身干净的旧衣,却自有一股不容忽视的气度。偶尔有人询问,她便清晰简洁地介绍,声音不高,却句句在点子上。 “这山鸡怎么卖?”一个穿着干部服的中年男人驻足问道。 “同志,山鸡暂不零卖。主要是展示,寻求长期合作。”唐莜莜不卑不亢,“我们采用山林放养,肉质紧实,炖汤尤其鲜美。如果您是代表单位采购,可以留下联系方式。” 那干部挑了挑眉,似乎有些意外她的回答,又看了看笼子里确实精神的山鸡,点了点头,还真留下了工作单位和姓名——县招待所的采购科长。 陆续又有几个人被吸引过来。 一个老中医模样的老者,拿起柴胡仔细闻了闻,又对着光看断面,频频点头:“好东西!香气浓郁,断面黄白,是地道货!小姑娘,你这炮制手艺跟谁学的?” “自己琢磨的,按照老法子。”唐莜莜谦逊道。 “不错,不错!”老者捋着胡须,“这黄芩也好。我们药铺正需要这样品质稳定的货源。” 旁边摊位一个卖土鸡蛋的胖大嫂,见唐莜莜这边人气渐旺,酸溜溜地高声对旁人说:“哟,摆几只鸡,放几把草,就当成宝贝了?谁知道那鸡有没有病啊?听说他们屯子刚闹过鸡瘟呢!” 这话声音不小,顿时吸引了不少目光。一些原本想询价的人,也露出了犹豫之色。 唐莜莜眼神一冷,看向那胖大嫂。她记得这人是河西公社的,跟之前交流会上那个高个子青年一个地方。 她还没开口,一个洪亮的声音就在人群外响起: “放你娘的狗屁!” 只见赵铁柱和周大山挤开人群走了进来,两人手里还抬着一块用红纸写的大牌子,上面墨迹未干:“张家屯特色山鸡、药材——县广播站报道产品!” 赵铁柱指着那牌子,瞪着胖大嫂,嗓门震天:“看见没?县广播站都报道了!我们莜莜养的鸡,吃的草药,喝的泉水,比某些人用饲料催出来的东西强一百倍!你说鸡瘟?那是小人陷害!我们莜莜用祖传秘方,两天就治好了!县畜牧站的专家马上就来鉴定,你敢不敢当着专家的面再说一遍?!” 他声若洪钟,气势十足,加上那块醒目的“县广播站报道”牌子,瞬间就把胖大嫂的气焰压了下去。周围人一听,连县广播站都报道了,还有专家鉴定,那肯定没问题啊! “原来是上过广播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