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并无太多争论和奏本,散朝算早。 国公郑明远身着紫色蟒袍、腰束玉带,步履沉稳地走下汉白玉阶。 然而,与往日被众多勋贵同僚簇拥、谈笑风生的景象截然不同,此刻他的周围竟空出了一大片。 勋贵仿佛约好了一般,都远远地避着他走。 他们三五成群,目光却时不时偷偷瞥向这位国公爷,彼此间窃窃私语,声音压得极低。 原因不言而喻: 各家各府的闺秀名字都好好地在补录初试的榜单上挂着,偏偏郑国公府的嫡长女郑徽音不见踪影。 这其中的意味,在朝堂上混成精的老狐狸们谁心里没点数? 风口浪尖上,谁还愿意往前凑? 郑国公恍若未觉,面色沉静如水,甚至比往日更显肃穆。 唯有掩在宽大袍袖中的双手,悄然紧握成拳,心中一片冷硬。 有些事宜早不宜迟,必须赶在初试开考之前,将一切彻底定下。 与他这边门庭冷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京兆府尹邓弘毅。 前日以雷霆手段,一次审结了数起震动京城的大案。 涉及拐卖人口、重利盘剥的印子债团伙,据说都是从澄园顺藤摸瓜牵扯出来的。 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陛下借着邓弘毅在对不安分的世家门阀进行敲打! 这位名不见经传的邓府尹,俨然成了陛下手中锋利的一把刀。 此刻,恭贺声、探询声不绝于耳,各色官员围拢在他身边。 “邓府尹雷厉风行,真乃我辈楷模啊。” “恭喜府尹又立新功,陛下必然龙心大悦!” “府尹大人,不知那几桩案子后续……” 邓弘毅脸上挂着恭敬的笑容,连连拱手,口中不住地道: “诸位同僚抬爱了,都是分内之事,不足挂齿。 府衙里尚有几桩棘手的案子等着下官去审理,先行一步,先行一步!” 一边说着,一边脚下不停,几乎是有些狼狈地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步履匆匆地向宫门外走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