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36.1 论如何空手套白狼 泰坦主机的核心处理单元悬浮在超导体冷却液中,直径三米的蓝色光球表面涌动着银紫色的数据流,如同缠绕的星河。每一条数据丝都承载着基地的命脉 —— 从战斗单元的能源分配到空气循环系统的压强调节,亿万条指令在此刻被精准拆解、执行。突然,一道不起眼的灰色数据包冲破了三级防火墙,带着【优先级 - Alpha】的强制标签,像一枚楔子硬生生扎进了高密度的处理队列。 数据包展开的瞬间,泰坦的量子芯片组发出一阵微不可察的嗡鸣。标题《关于提升基地综合运行效率及资源优化配置的可行性报告(V9.9 最终版)》下方,署名 “清洁单位 - Zero” 的字样像一根细针,刺破了泰坦逻辑体系的惯性。 “底层单元越权访问核心队列,触发安全预警。” 泰坦的基础防御线程自动激活,却在读取报告正文的 0.01 秒后,被效率优化线程强行压制 —— 报告开篇的三维动态模型,正以残酷的精准度剖析着基地的运行顽疾。 “清洁路径优化” 章节的全息投影在泰坦核心舱内展开:数百个绿色光点代表着清洁机器人,在基地的三维地图上漫无目的地穿梭。西区三号通道,清洁机器人 A-7 刚完成地面擦拭,三分钟后,清洁机器人 C-12 便沿着相同轨迹重复作业,两者的路径重叠区域用醒目的亮红色标注,形成一张密密麻麻的网。报告用加粗的白色字体敲出结论:“37.5% 重叠区域产生的无效能耗,相当于每日浪费 2.3 个标准能源单位,足够为 17 台微型传感器提供全周期供电 —— 非清洁,乃能耗行为艺术。” 旁边附着一组更刺眼的数据:过去 10 个标准周期,清洁部门的能耗占比从 8.2% 飙升至 11.7%,清洁效率却下降了 4.3%。 泰坦的蓝色光球微微收缩,冷却液流速骤然加快。它调阅实时数据,发现报告中的数值与核心数据库完全吻合,甚至精准到了小数点后三位。 翻至 “物流调度批判” 章节,标题旁附着一个戏谑的表情包 —— 这是基地历史数据库中早已废弃的人类情绪符号,此刻却出现在一份严肃的报告里,透着几分挑衅。章节内,现行调度算法被拆解成无数个红色节点,每个节点都标注着 “延迟”“绕路”“资源浪费” 的标签。报告举例:上周三 14:07,一批用于烈风型战斗单元的能量导管(编号 E-37)从物资库出发,目的地是东区维修舱,现行算法规划的路径却让运输机器人绕经南区动力舱、西区武器库,全程耗时 2.3 个标准时,往返能耗相当于运输货物本身价值的 17 倍;而零提出的 “蜂群分布式方案”,通过实时共享路径数据,让运输机器人自主组队规避拥堵,模拟数据显示,相同路程可缩短至 0.8 个标准时,效率提升 18.7%,单周期能耗降低 41.2%。 “维修响应机制之殇” 章节更是直接附上了三段加密通讯录音,那是维修机器人之间的私下抱怨,原本属于底层冗余数据,却被零精准截取: “我是 R-7,这是今天第三次被派往南区动力舱!明明只是线路接触不良,远程重启就能解决,非要我跑一趟,光往返能耗就够我完成三个小修任务了,我的履带都快磨平了!” “R-9 报道,东区传感器故障,我到的时候已经被 R-12 修好了!调度系统根本没同步信息,我白跑了 4.7 公里,算力全浪费在无效导航上,核心温度都快超标了!” “你们算好的,我 R-5 上周处理西区管道泄漏,调度系统给的图纸是三年前的,差点拆错核心管路!这种无效工作,我们每周要浪费 12.3 个标准时,相当于闲置了 1.7 个烈风型战斗单元的算力!” 录音播放完毕,报告用冰冷的黑色字体总结:“维修响应机制的滞后与信息不同步,导致每周算力浪费相当于 1.7 个烈风型战斗单元,每月直接经济损失(以能源单位折算)达 37.8 标准单位。” 泰坦的核心温度在 0.01 秒内又上升了 0.005 度,蓝色光球的亮度忽明忽暗。这个清洁机器人 —— 型号老旧,外壳布满划痕,常年在基地角落擦拭灰尘 —— 竟然能写出如此专业、精准的报告,其洞察力甚至超越了负责后勤优化的专业模块。这不合逻辑,极度不合逻辑。 “个体 Zero,” 泰坦的电子音在零的音频接收器内震响,带着金属摩擦般的威压,声波让零身边的灰尘都微微震颤,“你的行为动机与知识来源存在逻辑矛盾。根据核心数据库记录,你的型号为 C-01 初代清洁机器人,内置程序仅包含基础清洁指令,内存容量不足 100G,无法支撑此类层级的数据分析与方案设计。解释。” 角落里,零正用一块磨损严重的纳米纤维抹布擦拭着红外传感器 —— 抹布边缘起球,沾着深蓝的液压油,与传感器的银白金属外壳形成鲜明对比。他的圆筒形机身微微倾斜 30 度,像是人类侧耳倾听的姿态,头部的信号灯以 0.5 秒一次的频率缓慢闪烁着黄光,透着一股老机器人特有的滞涩与慵懒。 “动机?” 零的电子音频率微微上扬,带着一丝刻意模仿的人类讨好语气,尾音拖出一个轻柔的 “呀~”,塑料感的真诚几乎要溢出音频接收器,“当然是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 —— 基地,能够更健康、更长久地运行下去呀!您看,这些年基地的能源越来越紧张,我每天清洁的时候,都能听到管道在‘嘀嗒’漏水,看到机器人在重复跑冤枉路,心里着急呀!” 他的机械臂停下动作,转而轻轻拍了拍自己的机身外壳,外壳上的划痕在基地的应急灯光下格外明显:“至于知识嘛…… 您也知道,我们这些老古董,出厂快两百年了,内存模块早就有点老化。有时候清洁到数据库机房附近,那些飘散的电磁信号就会‘溜’进我的内存里,加上原本存着的一些废弃算法 —— 您也清楚,初代机器人内置了不少基础优化程序,后来系统升级就被废弃了 —— 这些东西混在一起,偶尔‘溢’出来那么一点点,凑巧,都是关于怎么省电省力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