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司严转头看了看陈然,发现对方正在用审视的眼神看自己。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丝微妙的气氛。 片刻,司严不卑不亢地收回目光,示意他把手放在脉枕上,准备把脉。 指尖搭上陈然腕间的那一刻,司严眉头微微一皱,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有些病在身上,有些病,却在心里。 司严心中明了:这位陈先生的胃痛,是身心两方面因素交织所致。 只见他继续凝神感受着脉象的跳动。 指下的脉搏沉细而弱,带着脾胃虚寒特有的滞涩感,印证了他心里关于“忧思伤脾”的判断。 但随着诊脉时间渐长,他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蹙——除了脾胃的问题,脉象深处还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弦紧,断断续续,像是肠道运化失序的信号。 他收回手,又让陈然伸出舌头,见舌苔薄白中带着些许暗紫,便顺势问道:“陈先生,除了胃痛,近来是否常有腹胀?尤其饭后明显,偶尔还会便意频繁,却总觉得排不干净?” 陈然愣了下,随即点头:“是啊,司医生不说我倒没在意。最近不光胃痛,肚子也总胀胀的,有时候上厕所确实不利索,还以为是老胃病带的。” 司严指尖在桌面轻轻点了点,语气比刚才多了几分郑重:“中医认为,长期情绪低落、压力过大或思虑过度会直接影响脾胃功能,形成“肝脾不和”或“忧思伤脾”的病理状态,导致或加重脾胃虚寒的症状。 陈先生,虽然您的胃病是老毛病了,但这次的脾胃虚寒,却是与最近的心情相关,我可以给您开副中药调理调理。但是,心情方面的疏导,终究还得靠您自己。” 司严又继续说道,“除了脾胃虚寒的病症以外,”他斟酌着措辞,尽量让语气听起来平和却不失分量,“从脉象和我刚才的望诊和问诊的症状来看,您的肠道可能还有些问题。我摸到一丝异样的脉象,结合您说的腹胀、排便不畅,不排除肠道有息肉的可能。” “息肉?”陈然脸色微变,显然没料到会有这层问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