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检修完毕,黄主任脸色严肃:“大家伙都说说各自的看法吧。” 李师傅:“我觉得,这一辆机车,没有问题,而且还是去年,也就是五六年刚生产的,按说,不应该出现这供汽不足的问题,是不是火车司机和司炉工不行?” 周师傅:“我的看法和李师傅一样。” 几位老师傅明显是同样的看法。 黄主任:“李师傅,周师傅,你们两位都是咱检修班的技术大拿,我觉得你们是不是再慎重点,好好想想,琢磨一下。 这车,可不可能有别的问题?” 李师傅听了猛然一拍桌子:“老黄,你什么意思?我老李做人也是有底线的,当年老子也是将苹果送进坑道的。 车没问题,你非要我说有问题?不是司机司炉的问题吗?” “老李冷静点,我没想让你违背底线。” “那你就说我干活不认真了?” 黄主任:“但是,这一辆机车,已经换了好几个火车司机,就连朱大车和李大车都安排上了。 司炉是我们机务段的当年最厉害的司炉工,陆师傅。 陆师傅的能力你们该清楚,咱新国家第一批女司机,孙桂兰她们就是他亲自培养的。” “朱大车?李大车,陆师傅?这等强横的组合,都上不去汽?” 李师傅:“那肯定是车的问题。” 周师傅:“绝对是车有问题,是我们没有检查好,重新检查。我就不信了。” 好灵活的底线! 这位传说中的朱大车,李大车,究竟是什么人物? 能让两位老师傅改变底线。 姓朱,还是这年代火车司机,难道是那位的儿子? 黄主任:“你们别着急,先听听大学生的看法,卫东,我刚才看你一直在火车头记录数据,是有什么想法吗?” 陈卫东:“我觉得是车的问题。” “对,就是车的问题,朱大车和李大车怎么会有问题呢?” 陈卫东:“但是我说的车问题,不是说哪里坏了,而是设计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