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年轻人有才华,还气盛,是个好苗子。 韩三屏对于周树的感官更好了。 这也是周树的一个目的。 韩三屏的背后站着的是官方,周树想要和陆太郎这些人争夺话语权,就离不开官方的支持。 所以韩三屏算是一个渠道。 …… 冀省,白洋淀。 周树和老张一起来拍摄地点进行考察。 在来的路上,老张一直絮絮叨叨的和周树说着,似乎对他选择票房分成颇有微词。 “小树,你还是太冲动了。” “张妈,您老人家说了一路了,累不累?要不给您买瓶水。” “嘿。”张建东听了这个话,就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臭小子,我这是为了你好。” “您老不妨等一等,等到年底了再说。” 周树不想老张再絮叨,于是赶忙把话题扯到了另一个方面。 “张妈,我感觉对于陈波的角色形象可以再深度刻画一下。” “别喊我张妈,娘们儿唧唧的。”老张嘴上表示着抗议,但是对于专业问题,他还是很上心的。 “陈波的角色形象已经比较丰满了,你还想怎么深度刻画?” 周树看着深秋的白洋淀,湖面上的芦苇随风摇曳,泛着金黄色的光芒,与蓝天白云形成鲜明的对比。 秋天的宁静,让周树的思绪变得很平静,他的脑子很清晰。 “不够极端。” “什么意思?” “原有的形象中,陈波喜欢日本的文化,推崇日本这个国家,但人是一体两面的,推崇一样东西,往往会厌恶另一样东西。” “你是想?” 老张仿佛抓到了什么,忍不住挠了挠头皮。 “像陈波这种人一定是恨国的,或者说厌恶我们这个国家,所以在影片的开头,要把他这种行为给放大。” “这样的话,才能让他后面的转变,形成更强烈的反差,同时也从侧面展现出日寇的残忍。” “想想吧!一个将要跨入汉奸门槛的人,转变成最强烈的爱国者,这才是我们这部电影要说的核心。” “我们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要传达一个理念,日寇是一群穷凶极恶的刽子手,仇恨绝对不能遗忘。”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论调,宣扬应该忘掉仇恨,拥抱和平的未来,但是我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对这种论调回怼一句。” “去尼玛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