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翌日。 许易搭乘火车来到玉都揭阳。 天下玉,揭阳工。 揭阳是高端精品翡翠的加工贸易的最大集散地。 街上随处可见玉器店铺和玉雕作坊,精美的翡翠琳琅满目。 那几块金锭被许易囤了下来,并没有贸然出手。 但翡翠不一样,沾了一个“赌”,一刀穷一刀富。 流水起伏剧烈,动则百万,甚至上亿,完全能避开账户资金大量流入的问题。 而且翡翠原石买卖频繁,更加常态化,压根不用担心别人怀疑石料的来源。 许易来到了一家装潢还算不错的工坊,里面有人正在切石,切割机在轰鸣。 “老板,帮我把这块石头解开看看。” 许易将翡翠从背包里拿了出来,一块切开的毛料。 约莫篮球大小,切口能看到冰种玉肉,因没有抛光,颜色不是特别明亮。 与人闲聊的老板注意到玉肉的刹那,也忍不住发出一声羡慕的惊咦。 “老弟,这料子种水不错啊,起码冰种,甚至能看到高冰。” “这料子没什么裂,光明面上这块玉肉拿来切片做手镯,一条手镯都得值一百万。” 嗅到发财的味道,店里几个正等着解石结果的翡翠行家不约而同聚了过来。 惊讶、羡慕、琢磨,能从他们眼里看到翡翠手艺人独有的精光。 可他们只是看看,并未上手,看起来这行有规矩。 不过从他们留恋的眼神也看得出来,这块翡翠种质确实不错。 毕竟,这可是许易从大明皇宫里拿出来的。 翡翠流行于清朝雍乾时期,明朝相对较少,多见于云南沐王府一脉陪葬品里。 明末《徐霞客游记》里记载,“潘生因太监倪承差索要缅甸翡翠,多次避客”。 意思说,太监倪承差奉命到永昌找翡翠,潘生家中有大量缅甸翡翠,因而拒绝来访客人。 元代、明初,宫廷审美追求色彩艳丽。 这块翡翠能被送入宫里,估计也是因为它足够“冰”,足够“奇”,连皮壳都在透光。 “老弟,这料子质量很高,切的话最好是线切,你看…?” 许易点头:“那就线切,切开后,我好方便拿去卖。” 听到许易要卖,几人心思立马活跃起来。 “老弟,这石头我开一百二十万,你要是愿意卖,立马给你转账。” 许易冷冷瞥了那人一眼,说道:“只要顶上切下来的第一块,你这价钱没问题,半点风险不担,天底下可没有白捡便宜的道理。” 那人悻悻一笑,没有继续开口,等切开再看看。 鲨鱼嗅到血腥味一般,作坊里慢慢人越来越多。 第一片,顶层的玉肉被切开,内部并没有变种。 质地越发细腻透明,泛点晴底,干净透亮,已经在往玻璃种靠拢。 因老缅那边渠道问题,市场上好的石头越来越难找,有好货,永远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