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晚辈李风,冒昧再扰大仙清静。晚辈修行至今,于道、儒、乃至佛理皆有所涉猎,每每研读经典,自觉有所领悟,然一旦付诸身心,却总感隔了一层,如雾里看花,水中捞月,知其然,而未能融汇于心,贯通于行。此隔靴搔痒之苦,日夜萦绕,恳请大仙为晚辈指点迷津!” 而杨婵听后,也立刻聚精会神听骊山老母讲解,因为杨婵发现,自己纵然法力超群,但是这都属于继承,对于悟道连李风都不如。 骊山老母静静听完,目光如古井深潭! “汝可知求道之路,亦有阶梯?非一蹴而就。粗略而论,可分五重境界。” “其一,问道境。此是入门,诵读《道德》、《南华》等无上经文,揣摩文字义理,积累知识见闻,汝已过此境。” “其二,历劫境。此时入世,须将所知所学,投入红尘万丈,于世事纷扰、人情冷暖中反复锤炼,方能知道非空谈。你正在此境中打磨。” “其三,知命境。此是转关,能洞察自身与万物之气机流转,明了五行生克、因果承负之网。你点破刘彦昌之劫气,助白晶晶转化妖躯,已初窥此境门径,故能看透五贼,诸相非相。” 老母话语微顿,目光陡然变得深邃,直指李风核心困境。 “然你此刻,便卡在这知命境之门槛!汝可知,何为真知命?” 李风听后,立刻诚心听讲,李风仅仅是穿越者,不是真正悟道的仙人,虽然有方向,知晓一件事怎么做可以成功,但是却不知如何真正的融汇与本心。 “非是旁观,而是融入!非仅用眼看,更需以身受,以心感!” 李风稍微思索问道:“敢问大仙,可否以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理而跨越此境?” 李风的这番话刚刚说完,骊山老母反而怔住了:“贫道竟无法解答与你,竟有此等想法倒也大胆,三界尚无由此念!”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