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论黄河水患之策。” 黄河!自古以来,便是悬在王朝头顶的一把利剑。其水患之复杂,牵扯之广,历朝历代都束手无策。让一群连省城都没出过的秀才,去论这等国家大事,这题目,实在是太大了,太偏了,也太难了! 无数考生看着这题目,脑中一片空白,只觉得手脚冰凉,三年的苦读,仿佛在这一刻,都成了泡影。 人群中,柳乘风也是眉头紧锁,显然也被这道题给难住了。 唯有齐文昊。 在看到那几个字的瞬间,他那一直古井无波的眼中,骤然爆射出一道前所未有的璀璨精光! 来了! 从勘察望江县水文,到绘制整条流域的河道图,再到结合博士论文中那些先进的水利知识……他准备了太久,等待了太久! 这道题,对别人而言,是绝境。 对他而言,却是通向青云的,唯一道路!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强行让自己激动的心情平复下来,开始研墨,铺开宣纸。 他没有马上动笔,而是在脑子里飞快地思考。他把后世那些成熟的水利工程知识,拆开,揉碎,用这个时代的人能听懂的话,重新组织了一遍。 笔尖落在了纸上。 他没有像别人一样,先引用圣人的话,而是一上来就直奔主题。 “天下治水,皆言堵,臣以为,堵乃下策,疏为上策。” 这一句话,就跟所有人的想法完全不一样! 他写道,黄河之所以越治越乱,就是因为朝廷只知道在下游不停的加高河堤,这就是堵。可河水带着泥沙,河床一年比一年高,最后成了悬在头顶的河,堤坝越高,一旦决堤,危害就越大!这根本就是饮鸩止渴! “想治水,必先治沙。想治沙,必先固土。” 他的思路,直接跳到了千里之外的黄河上游。 他写道,治理黄河的根本不在下游,而在上游!必须下令,在黄河两岸大量种树种草,用草固定泥沙,用树林养护水土。只有上游的泥沙少了,河床才不会继续升高。 这,才是疏通的根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