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待看到“侯恂”及其后六个龙飞凤舞、气势惊人的法术名称时,眉头不禁蹙起。 ‘【万劫不灭体】、【千山雪寂】、【九天揽月手】、【后土承天劲】……’ ‘这个侯恂……’ ‘怎将修炼难度最高的几门,尽数挑了去?’ 他编纂此玉简时,特意从浩如烟海的低阶法术中,筛选出三百余门。 核心标准是“通用”,即与特定【道途】关联不强,不会在修士踏入练气期、需要选择主修方向时造成路径冲突。 似侯恂这般,只凭名头霸气便一股脑儿选取,看似占了天大的便宜,实则隐患重重。 且不说他能否在胎息境入门这些法术—— ‘估计入不了门。’ 崇祯已然给侯恂下了论断: ‘纵是侥幸踏入胎息,怕也难有难就。’ 他将簿册扔回,重新盘膝而坐。 曹化淳见皇爷阅览完毕,便开始口头禀报皇极殿内法术选取的详细过程,包括众人的反应与议论,尤其英国公张维贤关于法术交换的询问。 他心知肚明: 以皇爷的本事,殿内发生的一切定了然于胸。 但作为内臣,该走的流程、该尽的职责,一步都不能少。 崇祯闭目聆听,偶尔颔首。 待曹化淳禀报完毕,暖阁内陷入短暂的寂静。 曹化淳犹豫片刻,脸上现出挣扎之色,最终还是鼓足勇气道: “陛下,奴婢心中有一疑问,思之良久,不知……当问不当问?” 崇祯眼帘未抬,只淡淡道: “讲。” 曹化淳得了许可,组织语言道: “陛下得天所授,承真武大帝法旨,欲将这绝灵之地的大明,改造为修真盛世。” “此乃亘古未有之宏图,奴婢每每思之,心潮澎湃。” “然奴婢愚钝,一直心存好奇,究竟要到何种地步,达成何等景象,才算是将……修真界打造成功呢?” 此问涉及此界未来走向,崇祯本可不予回答。 但曹化淳是第一个向他明确提出此问的人,态度恭谨,心思也显真诚。 略作沉吟,崇祯觉得,让臣下知晓这些宏观设计,并无不可。 “修真界能否成立,其根本标志,在于【天道】诞生。” 崇祯声音平缓,阐述道: “【天道】既非凭空而来,更不能一蹴而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