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吴雨桐愣了愣,眼底闪过一丝佩服。 李津也点点头,语气笃定:“知微姐说得没错。大环境在变,总要有人敢走在前头。” 第二天一早,罗厂长顶着一夜未眠的神色赶来,手里提着一个刚赶制出来的皮包,边递过来边激动地说:“我们工人连夜赶出来的,您看看。” 林知微接过来,仔细翻看,缝线整齐,轮廓也颇为规整,虽还显青涩,却已能看出用心与潜力。 她露出笑容:“好,我带回广州给那位先生看看,您等我消息。” 几人点头,罗厂长更是忍不住攥紧拳头,眼底闪着光。 回到广州后,林知微第一时间约见了张子森。她将春风制衣厂连夜赶出来的皮包放到桌上:“这是他们做出来的样品,您看看。” 张子森伸手拿过,仔细端详,越看眼神越亮,连连点头:“很好!虽然细节上还需改进,但已经超乎我的预期。” 他说到这里,语气里多了几分兴奋,“要是日后真能合作,我不仅可以提供原材料,还能提供更先进的设备。” 林知微听得心头一热,隐隐觉得,一条新的路子,或许就要在眼前打开。 林知微心里明白,这件事已不只是她个人的小尝试,而是关乎一条全新道路的可能。 她没有耽搁,直接去找了李东行,把前因后果、港商张子森的来意,以及春风制衣厂的试制成果,仔仔细细汇报了一遍。 李东行听完后,眼神亮了,整个人都坐不住了,拍着桌子说:“好!真是好!” 他来回踱步,眉宇间掩不住兴奋,“我们广东,作为试验区,也一直在积极探索跟外商合作的方式。你上回提到的‘三来一补’,今天看,这不仅是一个概念,而是真能落到实处的路子。你这思路,给我们打开了新方向。” 说到这里,他又冷静下来,正色道:“不过,这不是小事,得组织开会讨论,形成正式的意见。” 林知微点点头,心里清楚,自己能做的已经做到极致,接下来,只能等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