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背诵-《蓬莱镜》


    第(2/3)页

    这老和尚沉吟片刻,答道:“无量无边,常清常净。圆通说居士昨日拿出了六百两银子,三百两布施寺中僧众、三百两装修佛像,真是功德无量之举。”

    “俗家居士柳浩然,早有皈依的心思,恳请大师收纳法座之前。”

    本明老和尚须眉一动,沉吟片刻,慢慢开口说。

    “柳居士六根未净,如此有求于佛,焉得成佛?”

    柳浩然怔了一怔,突然发笑。

    “大师恐怕还不知道我是谁吧?柳某这些年纵横科场,靠的不光是四书五经,诸般佛经道经柳某无所不读,平日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六性时有修习,大师说我六根未净,此话不假,可皈依之前有这儿哪位师傅是六根清净的?官场污浊,柳某实在不愿意继续留在官场了,恳请大师给柳某这个机会,令柳某今后可以常随佛祖左右。”

    本明老和尚微叹一声,说道:“柳居士此言差矣,你能看到官场污浊,足见居士心中仍存善念,佛门亦未必是清净无争之地,何去何从,不如问一问本心吧。”

    说话间,本明老和尚已是缓缓起身,轻轻含笑吟诵:“一溪花瓣水声长,春归何荡漾。堪嗟六生无常,喧嚣红尘混迹酒市茶墙。作甚的神与佛,又何必无益自感伤?做不得官,做不得商,请君归去。且放浪,也倜傥,何妨是快活柳七郎?”

    柳浩然本来有一肚子话,此时一句说不出来,怔怔看着本明老和尚走出了经阁。

    冬去春来,转眼又是大半年。

    经历的数个月的冬季,钱塘江边的柳树在不知不觉中抽出了嫩丝,江堤之上,游人也渐渐开始多了起来,就连江堤下的丛丛枯草灌木也成片成片冒出了新亮的翠色,弥漫着令人沉醉的早春芬芳,生机一片。

    就在这一片新意之中,清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踏春而来。

    枣红色的骏马背上,一名少年军士牢牢拽着马缰,但见他容光焕发,上身披着一件守备营骑士特有的崭新皮甲,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在他座前的少女则挽着发髻,一身胡服般的窄口劲装,手中捧着一本不知名书卷,也是英姿飒爽。

    两人信马由缰的驰骋了一阵,渐渐趋向江边的一片桃花林,两人一齐下马,穿过大片低矮的桃树,远离了江水涛声,四下渐渐清净起来,偶尔夹杂着一两声鸟鸣,置身其中,仿佛身处另一个世界。

    正是陶醉于美景,苏小双忽然笑了,顺手从马鞍下抄出一本抄本来晃了晃。

    “小白痴,你整天不是养马就是看书,这书一定背熟了吧?”

    李元青点点头:“那当然,这《小金刚经》我做梦都能念出来。”

    苏小双咯咯一笑:“吹牛,那我便来考考你!”

    她摊开那本册子,美目一瞪,狡黠的清了清嗓子:“听好了呀,面东背西朝天盘、逆运真气过百会,一吐二含三憋气……”说到此处,苏小双有意无意的顿了一下。

    李元青不假思索道:“太容易了,下一句是‘一扩一收归丹田’!”

    苏小双瞪了他一眼:“笨蛋,我还没问呢!”

    李元青一愣,隐隐有些不安:“那好吧,你继续问。”

    苏小双冲他吐了吐舌头:“这句话在第几页的第几行?”

    李元青苦笑着微微摇头。

    苏小双目光一亮:“嘻嘻,不知道了吧,让你再吹牛!”

    李元青轻咳一声,突然很有把握的说:“在第五页的第三行和第四行!”

    苏小双一怔,默默的翻了翻。

    李元青心中得意,惬意的拍了拍马儿,那枣红马儿也快乐的摆动起火红色的马鬃。

    苏小双突然有了个主意,俏脸上闪过一丝坏笑。

    李元青心里咯噔一下,只见她伸出两根玉指,慢吞吞的提起磨缺了边的封皮,“一”,又很快掀过封皮,手指停在正儿八经的经文上,“二、……”

    李元青急了:“哎,双儿,这封皮也能算是一张么,你还讲不讲道理了?”

    苏小双狡黠的瞧了李元青一眼:“嘻嘻,本小姐从来不讲道理!”

    李元青无奈的看着她,轻轻摇了摇头。

    苏小双则愈发得意了,清了清嗓子:“你可没说过书皮不能算一张,你瞧好了,这两句话在第六页,不是第五页,你输了!”

    李元青唔了一声,哭笑不得的看着她。

    “怎么,你还不服气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