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平五千大军在回马谷全军覆没、主将阵亡的噩耗,如同一声突如其来的惊雷,狠狠劈在了正率军行进的关胜头顶。 消息是溃散的零星败兵和梁山故意放回的俘虏带回的。当那份染着硝烟与血污的败报呈到关胜案前时,这位素来沉稳的“大刀”也禁不住霍然起身,丹凤眼中射出难以置信的惊怒之色! “五千人马!整整五千东平府精锐!还有董平那厮……竟……竟在一个时辰内,葬送在一处无名山谷?!”关胜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死死攥着那份战报,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战报中描述的“地火轰鸣”、“箭如暴雨”、“全军尽殁”,字字刺目,句句惊心。 他原本对梁山虽有重视,但内心深处仍存着几分官军对草寇的优越感,认为凭借堂堂之师、正正之旗,辅以精良装备和众多将领,剿灭梁山当不在话下。董平的冒进,他虽不赞同,却也觉得以其实力,即便受挫,也不至于伤筋动骨。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这梁山,绝非寻常草寇!其手段之诡谲、战力之凶悍、准备之充分,远超他的预料! “轻敌了……是本将轻敌了!”关胜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脸色变得无比凝重。他立刻下令,将董平兵败身死的详细战报,以六百里加急送往东京,同时严令全军:“放缓行军速度,加强哨探巡逻,各营不得擅自出击,违令者斩!” 原本意气风发、浩浩荡荡的官军队伍,气氛陡然变得压抑起来。将领们面面相觑,窃窃私语,脸上再无之前的轻松。士卒们更是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行军时不由自主地紧握了手中的兵器,警惕地打量着道路两旁的山林,仿佛那幽暗之处随时会爆发出致命的“地火”和箭雨。大战未启,先折一军一将,关胜大军还未抵达济州,士气已遭重挫。 回马谷大捷的消息传回梁山,自是引得一片欢腾。而此战中,“铁火炮”(地雷)展现出的恐怖威力,更是让前线总指挥林冲深受震撼。他亲眼见识了这种新式火器在狭小地形的巨大杀伤力以及对敌军士气的毁灭性打击。 “此物,乃守寨阻敌、预设埋伏之利器!”林冲立刻意识到火器的战略价值,他不仅下令在梁山各险要关口、可能被官军利用的路径上加紧布设更多铁火炮,更将目光投向了水军。“水战之中,若能将此等轰鸣利器置于船上,远距离轰击敌船,岂非能掌握水上主动?” 他亲自前往水军营,找到阮小五、阮小七,指着那些新式战船上的火炮位,沉声道:“两位兄弟,凌振营造的新式火炮,乃我梁山克敌制胜之关键!水军操练,须将火炮运用置于首位!务必练就精准轰击、快速装填之能!要让这八百里水泊,成为官军战舰的葬身之地!” 阮小五、阮小七早已对船上这黑黝黝的大家伙充满好奇与期待,闻言更是精神大振,拍着胸脯保证:“教头放心!俺们定叫这些铁家伙在水上发出雷霆之威!” 王伦在梁山本寨闻听捷报及林冲对火器的重视,心中甚慰。他亲自前往后山火器营驻地,对凌振、汤隆及全体工匠予以重奖,赏赐金银布匹无数。 “凌振兄弟,汤隆兄弟,回马谷一战,你二人所制‘铁火炮’立下首功!扬我梁山军威,挫敌锐气,功不可没!”王伦抚摸着那一枚枚黝黑的铁疙瘩,眼中满是赞赏,“然,此物尚显笨重,主要用于预设埋伏。我盼你二人能再接再厉,研制出更为轻便、可由单兵携带并使用之火器!若能成功,我梁山步卒战力,必将发生天翻地覆之变!” 凌振和汤隆得到寨主如此肯定和期许,激动得满脸通红。凌振躬身道:“哥哥厚望,凌振谨记!必穷尽心力,钻研此便携火器,不负哥哥信任!”汤隆也瓮声瓮气地保证:“俺定打造出最好的铁胚,助凌振兄弟成功!” 就在梁山上下因陆战大捷而士气高昂,并如火如荼地加强火器研发与应用之际,一个来自海上的坏消息,却如同阴云般悄然飘来。 漕运司统领阮小二,风尘仆仆而又面带悲戚地返回了梁山,直奔聚义厅向王伦请罪。 “哥哥!小弟……小弟有负哥哥重托!”阮小二跪倒在地,声音沙哑,“奉命探索北上辽东海路的船队,在渤海海域遭遇罕见风浪,狂风暴雨连日不绝……船队……船队损失惨重!三艘大海船倾覆,两艘重伤,仅余两艘侥幸带伤返回……随船货物尽数沉海,水手弟兄……折损过半啊!”说到痛处,这条硬汉也不禁虎目含泪。 探索海上新航路,本就是充满未知与风险的壮举。王伦早有心理准备,但听闻如此惨重的损失,心中仍是一沉。他快步上前,亲手扶起阮小二,沉声道:“小二兄弟何罪之有?探索未知,岂能无险?茫茫大海,风云难测,非战之罪!你能带回两船弟兄和这用鲜血换来的航路经验,已是大功一件!” 他当即下令:“所有在此次海难中罹难的水手,皆追授为梁山烈士!其名讳刻录金册,牌位供奉于梁山英烈园,享四时祭祀!其家小由山寨供养终身!” 翌日,王伦亲自率领梁山众头领,前往新建的英烈园。园内松柏苍翠,气氛庄严肃穆。新刻的数十个牌位静静安放在祭坛之上。王伦亲手点燃高香,率领众人三鞠躬。 “苍天在上,厚土在下!梁山泊主王伦,率众兄弟,敬祭此次探索海路、不幸罹难的诸位英烈!”王伦声音沉痛而坚定,“尔等为梁山开辟新路,勇闯怒海,虽身殒而志不屈!今日在此立誓:尔等之血,不会白流!梁山探索四海之志,绝不因此稍懈!他日航路通达,辽东物资源源而至之时,必以敌酋之血,祭奠尔等在天之灵!英魂不远,伏惟尚飨!” 肃穆的祭奠,真挚的誓言,不仅安抚了逝者亲属和幸存水手的悲痛,更让所有梁山士卒感受到山寨对生命的尊重与对牺牲的铭记。一股同仇敌忾、誓死追随的悲壮豪情,在众人心中油然而生。陆上的大捷与海上的悲歌交织,反而进一步凝聚了梁山的人心,军心士气,不降反升。 关胜大军压境的阴影依然浓重,但此时的梁山,已然是一支经历过胜利洗礼、拥有犀利新武器、并且内部凝聚力空前强大的力量,正严阵以待,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