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酒吧事件后的几天,风平浪静。 顾延舟似乎将那次冲突归结为林婉一时情绪不稳或是对苏柔的警告,并未深究。 但两人本就冷淡的关系似乎更加不好,除了必要的共同场合,他们几乎零交流。 林婉则利用这段时间,一边熟悉这个世界的法律体系和商业环境,一边更深入地“研究”脑海中的系统。 她想尽了各种办法,试图找到系统的漏洞或者绕过它的限制。 首先,她选择了消极应对。 在脑海中明确地表示自己不会配合完成任务。 然而,仅仅是这样一个念头,就立刻让林婉遭到了轻微的电击警告,身体猛地一颤。 接着,她开始尝试讨价还价。 询问任务奖励和惩罚的具体强度。 系统只是冷漠地回复道。 “请宿主积极完成任务。” 并没有给她更多有用的信息。 然后,她想到了一个钻空子的方法。 她在非任务时间、非任务地点,对着空气说出任务台词,看看系统是否会有反应。 可是,系统完全没有任何动静。 通过几次尝试,她证实了自己的猜测。 系统的判定是依赖于特定的“触发条件”的,包括时间、地点和目标人物。 只有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系统才会对她的行为做出反应。 最后,她决定试探一下系统的底线。 她故意在脑海中构思向顾延舟透露系统存在的想法。 刚起这个念头,一股强烈的警告刺痛感就像触电一样袭来,让她痛苦不堪,不得不立刻放弃这个念头。 经过这一系列的尝试,她清楚地认识到,保密系统是一条绝对不能触碰的铁律。 林婉逐渐对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她发现这个系统其实是一个相当死板的程序,它完全依赖于预先设定好的“关键节点”和“行为模式”来进行判断。 也就是说,系统会根据剧情的发展,设定一些特定的关键节点。而林婉必须在这些节点上做出特定的行为,才能通过系统的判定。 然而,系统并不能完全控制她的思想和行为细节,这就给了林婉一些操作的空间。 只要在形式上满足任务的要求,哪怕最终的结果与系统预期的完全相反,也有可能成功的蒙混过关。 这个发现让林婉稍微松了一口气,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完全被系统束缚。 不过,她也清楚地知道,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任务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糊弄。 毕竟,系统的设计者肯定不会让她轻易地逃脱任务的束缚。 这天。 林婉接到顾延舟通过陈铭转达的通知,让她准备一下,陪同参加一个商业晚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