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从王嫂家出来,马婶又提着另一个烤红薯去了李姐家。李姐正在灯下核对今天的标签记录,见她来了,连忙起身。 马婶把红薯塞她手里:“别忙活了,歇会儿,吃口热的。” 李姐推辞不过,接过红薯,小口小口地吃着。 “今天……王嫂那边动静是大了点,”马婶开口,“她那人就那风风火火的性子,心里不藏奸,不是冲你。” 李姐轻轻“嗯”了一声。 “俺知道你这活计费神,”马婶看着她,“可王嫂那边也难,订单压着,她比谁都急。咱们呐,现在是一个锅里吃饭,北北把这摊子支起来,咱就得抱成团。你看这次出事儿,要不是大家伙一起扛,能那么快过去?” 李姐停下吃红薯的动作,若有所思。 “以后啊,有啥觉得不得劲的,别憋着,说出来。王嫂那直肠子,你说开了,她也就明白了。”马婶拍了拍她的手。 第二天上班,气氛似乎没什么不同。 但细心的赵北北发现,王嫂在开始疯狂包装前,会先探头看看李姐那边是不是在系结或者贴重要标签,如果是在关键步骤,她会刻意放轻动作,或者干脆先去干点别的。 而李姐,在一次休息间隙,默默地把一杯泡好的金银花茶放到了王嫂手边,小声说了句:“降降火。” 王嫂愣了一下,看着那杯茶,嗓门很大的“哎呀”了一声,端起茶杯咕咚喝了一大口,抹抹嘴:“还是李姐你想得周到!这天天着急上火的,是得喝点这个!” 声音很大,像是刻意说给所有人听的。 李姐抿嘴笑了笑,没说话。 中午吃饭的时候,王嫂主动把自己带的酱黄瓜分给李姐一半:“俺妈自己腌的,爽口,你尝尝!” 马婶看着这一幕,低头扒拉着饭,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赵北北在一旁看着,心里那块关于“人”的大石头,总算彻底落了地。她知道,制度的框子能管住行为,但真正让团队拧成一股绳的,还是这点点滴滴的人情味儿和理解。马婶这不着痕迹的穿针引线,比她说十句都管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