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 太有实力了-《重生的我没有追求》
第(2/3)页
听到张大象说出如此丧心病狂的话,沈官根感觉像是在听天书,可张大象真是一直在超出他的见识。
以前他还觉得自己见多识广,什么优秀青年没见识过,什么能人异士没听说过,现在一看这个,那……那还真没见过。
真离谱啊。
“方便透露一下货源吗?”
“三个地方,一个是河东道,一个是河北南道,还有一个是安东道。并不是什么大户,都是问小散户收的,一个县收上五六个乡吧,大概七八千亩的产量。”
生葵花籽的散户亩产其实要高一点,不过也有限,毕竟一般都是自留地里种一点,通常种个一两分地,或者就是沿着墙角种个两三排、三四排,正经种耕地里面的并不多。
亩产平均三四百斤,所以大概需要三万亩左右的产出。
时下在河东道的农业县中,生葵花籽的价格低得令人发指,张大象就算没有遇上沈官根,也是要大量收购,然后在暨阳市入库囤货。
他既然预判了长江流域减产,那么这时候囤货,利润搞不好百分之三百,说不定更高。
这还没有算加工后的价格,就是毛货去串一下货,翻一倍是轻轻松松。
给王发奎开两块三,实际上王发奎碰上最便宜的毛货,只要三毛,可惜王发奎不是个做生意的料,遇上一些农村种不了口粮田的老头儿老太,他收的时候最少抬两毛。
狠不下心,这没辙。
王发奎就是属于典型的自己也没有大富大贵,但还是见不得过穷日子的还要受苦。
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相反张大象还是挺佩服桑玉颗的这个大姨夫。
之前八吨货,王发奎晃晃悠悠的也纯赚了两万多,抵得上他在五回县种二十年的地;也比他在工地干两年还强。
现在就用了八天。
他自己都觉得这钱赚得烫手,再去压那些留守老头儿老太的价,委实是过不了良心那一关。
不过好处也不是没有,二道贩子们再下乡的时候,像五回县、安边县这种地方,只要是王发奎留过名的地界,都是要等王发奎先报价,再看他要不要先收了,然后才是其它的二道贩子。
某种意义上来讲,王发奎也算是直接迈入“厚黑学”的最高境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