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你认为,我们当代法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李司长又问道。 “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是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法律工匠,而努力成为一个法律大家。”陈捷的回答,让在场所有人都精神一振。 “法律工匠,精通法条,擅长技术,但视野可能局限于案件本身,局限于商业利益。而法律大家,不仅要懂法律,更要懂政治,懂经济,懂社会,要能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去理解法律,运用法律,甚至参与完善法律。” “这需要我们具备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厚的家国情怀。这也是我们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这番话,已经完全超出了一个本科生的认知范畴。 它精准地切中了当前法学教育的核心痛点,也暗合了在座所有体制内领导对于未来人才的期望。 钱裕民院长看着侃侃而谈、对答如流的陈捷,心中的喜爱又增添了几分。 他觉得,是时候,将那个最关键问题抛出来了。 “陈捷啊,”钱裕民脸上带着和蔼笑容,语气像一个关怀后辈的长辈,“以你的能力和才华,毕业以后,无论是去世界顶级的律所,还是申请去哈佛、耶鲁深造,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你自己……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吗?” 这个问题一出,全桌的人都安静了下来,目光齐刷刷地看向陈捷。 这不仅仅是一个长辈对晚辈的关心。 还是组织在进行一次非正式的意向考察。 陈捷的回答,将决定他未来的道路,也将决定在座的这些贵人,是否会为他敞开那扇通往权力中枢的大门。 陈捷放下筷子,坐直了身体,脸上露出一抹恰到好处的诚恳与思索。 “感谢钱院长的关心。”陈捷先是谦逊地道谢,“说实话,我确实也考虑过您说的这些选择,去顶尖律所,可以实现个人财富的快速积累,去国外深造,可以开拓国际视野。这些都是非常好的道路,我的很多同学也正为此而努力。” 他先肯定了其他的选择,显得客观而不偏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