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要治标治本-《权力之巅:从中央选调生开始》


    第(2/3)页

    “李镇长,各位叔叔大伯,我刚才听了一下,大家争的是水,但我觉得,问题的根子,不在于水该归谁,而在于水不够用,以及水用得不好,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

    这话,瞬间将问题焦点,从“人与人的矛盾”,转移到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上。

    原本剑拔弩张的村民们,听了这话,都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是啊,说到底,还是天太旱了。

    见众人情绪缓和下来,陈捷继续说道:

    “镇长刚才提出的轮流用水,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公平,但就像大家说的,一天隔一天,确实耽误农时,而且水在土渠里流,渗漏、蒸发,浪费也大。”

    “所以,这个办法,确实不是长久之计。”

    他先是肯定了镇长的动机,然后又客观地指出了方案的不足,既给了镇长台阶下,又说出了村民的心声。

    李建连连点头,一脸“英雄所见略同”的表情。

    “所以,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分两步走,一步是救急,一步是治本。”陈捷的声音不疾不徐,条理清晰。

    “怎么个救急法?”有人忍不住问道。

    “救急的办法,就是不能只靠水渠里这点水,得想办法开源。”陈捷指向不远处,“我记得,咱们西山水库是有个总闸的,而且镇上的农机站,应该有大功率柴油抽水机吧?”

    “有是有,但那玩意儿又耗油,又要花钱租,谁出这个钱?”张家湾村长张贵立刻反驳道。

    “钱,当然不能让一家出。”陈捷笑了笑,看向李建,“李镇长,您看这样行不行。由镇政府出面,去农机站租两台大功率抽水机,架在水库总闸,直接往水渠里泵水。这样一来,水量不就大了吗?下游的张家湾,也就不愁没水用了。”

    “至于租金和油钱,”陈捷看向两村的村民,“我建议,由两个村子,按照各自的耕地亩数,按比例分摊,人多地多的多出点,人少地少的少出点。这样一来,大家都有水用,也都出了力,心里是不是就平衡了?”

    这个提议一出,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

    村民们都在心里盘算着。

    租水泵的钱,摊到每家每户,其实并不多。

    比起麦子绝收的损失,简直是九牛一毛。

    而且,按亩分摊,也确实公平合理。

    最重要的是,这个办法,不是让一方得利,一方吃亏,而是让大家一起想办法,把蛋糕做大,然后一起分。

    “这个办法……好像行得通。”有人小声嘀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