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高科,您说的太对了,我完全赞同,但我有一个地方没想明白,我们老百姓手里也不是完全没钱,为什么就是不敢花呢?是不是因为心里没底?” “没底?”高健愣了一下。 “是啊,”陈捷挠了挠头,一脸困惑,“就拿我爸妈来说,他们是农民,一辈子省吃俭用,有点钱就存银行,让他们去买个新电视,他们都舍不得,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就说,怕以后生病了没钱看,怕老了没人养。” “我在想,是不是只有让老百姓对未来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的消费潜力,才能真正被释放出来?比如说,如果能建立一个覆盖全民的、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大家上学不愁,看病不愁,养老不愁,那大家是不是就敢花钱了?” 高健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陈捷这番话,看似是拉家常,说的也是大白话,但却悄悄引导他进行了思考。 他一直在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思考如何用政策工具去刺激消费,比如降息、减税、发消费券。 但却忽略了消费行为背后,最根本的社会心理基础——安全感。 是啊,没有安全感,何谈消费? “你说的……有道理。”高健感觉自己似乎抓住了什么,但又有些模糊。 陈捷见状,没有继续深入,而是换了个话题,继续扮演着好学宝宝的角色。 “高科,我还看到有专家说,现在产能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这些行业,那我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不是就是把这些厂子关掉,然后去发展高科技产业?” “嗯,大致是这个思路。”高健点了点头,“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国家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那……那些被关掉的厂子里的工人,他们怎么办呢?一下子几万、几十万人下岗,会不会引发社会问题?”陈捷又抛出了一个小白问题。 高健再次愣住。 他之前思考产业升级,更多是从宏观产业布局角度。 这是技术路线的选择,是资金投向。 他很少去想,那冰冷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需要养家糊口的工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