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与秦振阳在资料馆的短暂交谈后,陈捷的生活,依旧没有发生任何表面上的变化。 他依旧是每天最早来,最晚走的那一个,也会将林南东交办的每一件琐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但一些敏锐的人,却能感觉到,某些看不见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比如,一些级别很高的内部讨论会,按理说,陈捷这个见习科员是没有资格参加的,但周海却总会以“让年轻人多学习学习”为由,特批他列席。 并且,还是作为会议记录员。 再比如,一些涉及到核心机密的、由主任办公室直接下发的参考资料,以前只会发到各局、处级领导案头,但现在,林南东总会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那一份,放到陈捷桌上,让他帮忙看看,提提意见。 这些,都是无声的信号。 它意味着,陈捷,这个二十二岁的年轻人,已经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进入了研究室真正的核心圈层。 对于这一切,陈捷心知肚明,却又表现得浑然不觉。 他依旧对每一个人,都保持着足够的谦逊与尊重,也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那看似枯燥的资料整理和学习之中。 …… 这天下午,林南东将一份文件,神情凝重地放在了陈捷桌上。 “陈捷,你看看这个。” 陈捷接过文件,只看了一眼标题,便微微蹙眉。 《关于当前互联网舆论生态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 互联网舆论! 这在2009年,还是一个相对新颖,甚至在很多老派官员看来,有些“上不了台面”的议题。 当时的互联网,主流还是新浪、搜狐这样的门户网站,以及天涯、猫扑这样的BBS论坛。 微博,才刚刚诞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