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一条条,一款款,逻辑严密,引经据典,每一条都精准地打在项目的七寸上,让人找不到任何反驳的余地。 蒋海山看完,久久没有说话。 他将文件轻轻地放下,整个人靠在椅背上,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 若不是这半个月来的相处,让他对陈捷的为人有了一些基本了解,他几乎要以为,这个年轻人是在刻意针对自己,是在用这种方式,给自己这个常务副镇长穿小鞋。 但蒋海山心里清楚,陈捷不是。 这半个月来,陈捷批示同意的那些文件,都取得了极好的效果,赢得了镇里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他能感觉到,陈捷做事的出发点,是公心,不是私心。 可问题是…… 蒋海山看着桌上那堆积起来的、越来越多被陈捷打回来的项目报告,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他渐渐摸清了这位新搭档的工作风格,严谨、细致、滴水不漏,做事都要求程序正义,要求有万全的预案。 这种风格,用在处理民生琐事、化解基层矛盾上,自然是无往不利,堪称典范。 但用在推动经济发展,特别是安宜镇这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前沿阵地上,就显得……过于严苛了。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搞经济,搞项目,哪有一开始就百分之百完美无缺的? 很多事情,都是先干起来,在发展过程中,再去解决遇到的问题。 如果事事都要等到所有条件都成熟,所有风险都排除,那黄花菜都凉了,发展的机遇,也就错过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