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关于建立安宜镇“项目全生命周期评分管理与激励机制”的初步构想》。 蒋海山看着标题,眉头一蹙。 “这是我这几天,结合之前打回去的那些项目,做的一点不成熟思考。”陈捷谦虚地说道。 蒋海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报告。 他看得很快,但又很仔细,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陈捷的这份报告,完全跳出了传统招商引资中“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模式,而是尝试构建一个科学、量化、透明的全新项目评估与管理体系。 这个体系的核心,是一个“项目准入评分制”。 它不再简单地以投资额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而是建立了一个涵盖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创新效益四大维度的综合评分模型。 比如,在经济效益维度下,除了看投资额和预期税收,还要看项目能为本地带来的上下游产业链带动效应,看它能创造多少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在社会效益维度下,要看企业为员工提供的薪酬福利水平,看它是否愿意投资建设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甚至,还要看它是否愿意参与本地的慈善和公益事业。 在环境效益维度下,则是一票否决制。 任何在环保技术上不达标,存在重大污染隐患的项目,无论能带来多大经济利益,都直接零分出局。 而那些采用国际领先的清洁生产技术、能实现循环利用的项目,则可以获得极高的加分。 在创新效益维度下,重点考察项目的技术含量、研发投入占比、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 这套评分体系,就像一张精密的滤网,能将那些真正优质的、符合安宜镇长远发展利益的“金凤凰”筛选出来,同时,将那些只想来捞一笔就走的“蝗虫”和“乌鸦”,彻底地挡在门外。 看到这里,蒋海山觉得有些理想化了。 然而,陈捷的构想,还远不止于此。 报告的第二部分,提出了一个与评分制环环相扣的“阶梯式激励机制”。 简单来说,就是“评分越高,奖励越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