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终究化作了尘埃~~~” 这个令人唏嘘的名字像是一块沉重的石碑,牢牢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从易帜,促成和平统一,被赞为“统一英雄”,再到因“不抵抗”政策,让三千万东四省的百姓沦为倭寇的待宰羔羊,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民族罪人”。 他不禁轻叹,这位充满争议的人物命运,确实让人唏嘘。 “父亲在国家与东北之间,选择了东北;儿子在国家与东北之间,选择了国家。” 这些话,每一次听到,都是一次心灵的撞击。他真的是懦夫吗?思绪不由得飘向了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年轻统帅,那个后来眼神中充满坚持与痛苦的人。 “在我之后,论我之过,易;在我之位,行我之事,难。”他的话曾令多少人心生感慨,也令多少人嗟叹不已。 不抵抗背后的原因或许复杂难解: 有他参与中原内战,导致精锐尽出,内部空心的决策失误; 有他借鉴此前“济南惨案”、“万宝山—中村事件”外交解决的误判,对倭寇野心膨胀的低估; 更有某人先电“望力避冲突,以免扩大”,21日再电“切勿逞一时之愤,害国家大计”的牵制; 还有熙洽,张海鹏,于芷山等铁证汉奸集体叛变的打击。 总而言之:南京和他一起背了战略大锅,而东北沦陷的操作性黑锅,或许只能由他一个人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