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新上台的滨口雄幸内阁立马换套路,外相币原喜重郎搞起“协调外交”,说着“经济渗透比动刀枪文明”。 关东军的少壮派军官们只能蹲在旅顺骂骂咧咧,暂时只能憋着劲儿等机会。 —————————————— 然而,谁也没留意到——东北这片黑土地,正热火朝天地酝酿一场大建设的风暴。 —————————————— 1929年8月,奉天,大帅府议事厅。 东北政务委员会,东北发展建设半年报会议 长条桌两侧,坐满了东北军政要员。一年前那场惊天变乱带来的肃杀与不安,已被一种忙碌而充满希望的气氛所取代。 主持会议的依旧是那位年轻的少帅,张汉钦。 他静静地听着秘书长王树翰宣读一份厚厚的报告,手指偶尔在铺开的地图上轻轻划过。 王树翰的声音平稳而有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振奋: “诸位,现将我东北近一年,主要是本年上半之建设情形,汇总简报如下。” 他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落在主位的张汉钦身上。 “自年初以来,得益于与美国‘白山黑水基金会’达成的长期投资协议——据悉,此基金会主要由心系桑梓之海外爱国侨胞掌控——我东北财政压力得以大幅缓解。” “各项建设,尤其是交通命脉之拓展,已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期。” 在座不少人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欣慰之色。 这个神秘的“基金会”如同及时雨,其资金注入之精准、效率之高,远超寻常外资,但无人能窥其全貌,只知其掌门人极为低调,且对东北抱有善意。 唯有端坐主位的张汉钦,眼神波澜不惊,仿佛在听一件与己无关的寻常公务。 只有他最清楚,那所谓的“爱国华侨”,不过是他通过多重白手套掌控,将未来知识转化为当下实力的资本通道。 王树翰清了清嗓子,开始念报告的核心部分: “首要之务,在于铁路建设。 半年来,我辈卧薪尝胆,所图者大,现已初步勾勒出覆盖全境、贯通内外之铁路网络骨架,其战略意义,深远重大!” 他拿起另一份文件,语速加快: “其一,东西贯通干线:旨在打通我东北腹地,制衡甚至绕开日人控制的南满铁路。” “沈海铁路,已确定向西延伸方案,经海龙、通辽、开鲁、赤峰,直抵承德,最终对接北平!此线一成,即为我东北连接华北之纵向大动脉,日人再无法凭南满一线掐我咽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