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顾维钧快步上前,执礼甚恭,笑容温煦而真诚。 “少川先生!”林森等人又惊又喜,连忙还礼。 他们没想到,张汉钦竟派出了如此重量级且在国际上享有声望的人物来迎接,这份尊重,让他们心头一暖。 ———————————— 寒暄过后,他引导三老踏上码头的坚实地面。 脚下是平整坚固的水泥路面,耳边是吊机运作的轰鸣与海浪的合奏,空气中弥漫着钢铁、机油和海风的味道。 顾维钧敏锐地捕捉到了三老的震撼,适时介绍道: “三位先生所见,正是我东北‘建设新东北’计划之缩影。营口港区,日夜不息,不仅为我东北三千五百万军民输给养、运机器,更已成为连通太平洋彼岸之重要枢纽。 少帅有言,‘港口者,非仅货通之地,更为国威展示之窗’。” 随着顾维钧的介绍,三老边走边看。 但见货物周转迅捷,工人操作熟练,并无上海码头常见的拥堵与无序。 海关关卡手续简便快捷,官员态度平和,与南京治下关卡胥吏的刁难索贿形成天壤之别。 尤其那些美籍船员与东北职员交流顺畅,脸上并无在常南京治下港口常见的倨傲之色,反而显得合作愉快。 美籍商队的高级人员甚至主动向顾维钧这边点头致意,脸上带着对合作方的尊重,而非在南京常见的那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这一切,都无声地诉说着此地的主权尊严与商业自信。 —————————— 穿过整洁的港区道路,直达营口火车站。 一座崭新、坚固、带有浓郁现代风格的站房映入眼帘,站牌上赫然是三个大字——“营口站”。 而轨道延伸的方向,指示牌上写着“光复铁路——往奉天方向”。 “光复铁路……”林森轻声念道,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去“南满”之旧名,冠“光复”之新称,其间蕴含的民族意志,不言而喻。 ———————————— 站台上,一列装饰庄重、擦拭得一尘不染的专列已静静等候。 机车头锃亮如新,车厢外观简洁大气。 顾维钧亲自引导三老登上中间最为宽敞舒适的一节车厢。 车厢内,装饰典雅而不奢靡,沙发座椅柔软舒适,车窗明净几净。 桌上已备好热茶和东北特产的点心。 随行的东北职员年轻干练,态度恭敬有礼。 当专列缓缓启动,平稳地加速,驶出营口站时,三老靠窗而坐,望着窗外迅速掠过的、充满生机的港城景象—— 规划整齐的工人住宅区、技术学校以及正在建设的发电厂...... 三老相视无言,却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光芒——那是一种疑虑尽消,希望之火被彻底点燃的光芒! 车轮滚滚,沿着光复铁路向北疾驰。 窗外,广袤的辽河平原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