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邺城定鼎-《三国从颍川开始逐鹿九州》


    第(3/3)页

    这一刻,他不再仅仅是汉大将军刘湛。他是魏公刘湛。一个新的、充满生机与力量的政治实体,在旧帝国的庞大躯壳内,正式宣告诞生。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盛大而繁琐的仪式终于结束,接下来便是规模空前的宫廷宴会。昭明殿内,早已布置妥当,灯火通明,觥筹交错,珍馐美馔如流水般呈上,精心编排的歌舞曼妙上演。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激动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相互敬酒,笑语喧哗,气氛热烈至极。

    郭嘉不知何时端着酒杯,凑到了暂时离席、在殿侧稍作休息的刘湛身边,他脸上带着酒意微醺的红晕,压低声音,带着他那特有的、仿佛永远改不了的调侃语气:“主公,感觉如何?这魏公的衮袍,穿着可比大将军的铠甲舒服多了吧?至少不用风吹日晒,也不用担心被冷箭招呼。”

    刘湛瞥了他一眼,目光随即投向下方喧闹欢腾、沉浸在喜悦中的群臣,手中轻轻晃动着那只温润如玉的酒杯,里面琥珀色的美酒随之荡漾出诱人的光泽。“奉孝,你说,坐在这万众瞩目的位置上,手握这看似无边的权柄,是感觉更自在了,还是……更沉重了?”他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

    郭嘉闻言,脸上的嬉笑之色收敛了几分,他顺着刘湛的目光看去,看到了正与同僚豪迈对饮的徐晃,看到了沉稳持重、与人交谈的张辽,看到了那些新近归附、此刻正努力融入这场合的河北士人……他正色道,语气罕见地认真:“自然是更沉重。这身袍服,这方金印,重若千钧。但主公,您看他们,”他微微示意下方,“徐公明、张文远、于文则,还有文若、文和,以及那些将身家性命、前途富贵都押在您身上的河北俊杰……他们的期望,他们的忠诚,乃至这天下未来数十年的气运走向,现在都系于您一身了。这份沉重,是责任,也是动力。这位置,您不坐,谁还有资格、有能力坐?谁又能坐得稳?”

    刘湛默然,将杯中那辛辣而醇厚的美酒一饮而尽。液体滑入喉咙,带来一丝灼热的暖意,却也带来更深的清醒与冷静。他知道,封公建国,不是终点,甚至不是中点,而仅仅是一个全新的、更加复杂、更加艰难的起点。内部的整合与消化,新附势力的安抚与驾驭,南方未平的广袤土地,隐藏在各处的敌人与潜在的危险……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每一步都可能布满荆棘。

    他放下酒杯,缓步走出喧闹的大殿,来到殿外那可以俯瞰大半邺城的高阶之上。凛冽的寒风立刻扑面而来,吹动他玄色衮服宽大的衣袖,猎猎作响,仿佛欲乘风而去。他俯瞰着脚下这座因他而焕发新生、日益繁华、象征着权力巅峰的城池,以及远方那白雪覆盖、辽阔无垠、一直延伸到天际线的河北平原。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雄心壮志,以及对未来挑战的清醒认知,在他胸中激荡、交织,最终沉淀为一种更加坚定的决心。

    “曹操在兖州,想必也早已收到这里的消息了吧。”他像是在对悄然跟出来的郭嘉说,又像是在这凛冽的寒风中,自言自语。

    郭嘉站在他身侧,紧了紧衣袍以抵御寒风,闻言嘿嘿一笑,脸上又恢复了那种算计的精明:“肯定收到了。估计这会儿,正气得在自己府里跳脚,又得心疼地摔几个他珍藏的玉杯了。不过主公放心,”他语气转为笃定,“他现在啊,内有吕布旧部需要消化,外有青州黄巾残余和徐州势力需要应付,咱们又刚刚给了他一点‘甜头’稳住他,他就算气得吐血,也只能关起门来摔摔杯子,发泄一下了。短时间内,翻不起大浪。”

    邺城定鼎,魏公初立。北中国广袤的土地与千万生民,已然在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