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不比拳头比成绩-《老婆是杨玉环》
第(1/3)页
文院里头是一个宽阔的场地,临时搭建成一个考场,上千考生都在这一片场地参加考试,为了防止抄袭,左右之间用木板隔开,考场由京城翰林院派过来的三位文官巡逻监督,考试已经开始十分钟了,我却迟迟没有动笔。
这是后世各种考试锤炼下养成的一种习惯。
拿到试卷,切莫慌动笔,先从头到尾浏览一下各种题型,胸中有丘壑之后,勾勒出一个做题的大概思路,哪些完全不会的题直接跳过,哪些需要多思考多注意细枝末节的就要格外留心,这个过程一般只需要五分钟,这次多花五分钟,是因为第一次见识到古代的科举制度,心中颇为古怪。
试卷总共十九张。
前面十五张是各种经典经著杂释等书籍的填空题,第十六张到十八张为全文默写,最后一张是以任何景物事物为题作诗一首。
我铺开第一张试卷,扫了一眼上面密密麻麻的字体,暗暗呼吸一口气之后开始细细研磨,还好,前世被古板老爹逼良为娼跟着他从小练习毛笔字,天赋异禀,被省书法协会的大拿夸赞为有‘苏黄米蔡’四大家中黄庭坚的风骨,根据后世的经验,一般考试前面几道题都是送分题,古代也不例外。例如:目前我朝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半坡聚落是什么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谁造出了宫室、车船、兵器、衣裳等,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这些并不难,我一一作答。
后面的数十题都是默写一些名人名言,知识点于我而言也不算生僻。
比如默写出《论语》中“智者上善如水,海纳百川”的下一句,默写出《中庸》里“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前两句,默写出《道德经》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下一句,“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的下一句。
可是,从下一题开始,题型题目都越来越生僻。
《太平御览》六百一十引桓谭《新论》中:“犹衣之表里,相待而成,有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之也。说的是哪一部著作?《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它们和什么并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曾用三句话进行了解释,其原文是?
唐朝推崇道教,自然是少不了考《道德经》以及当今世上几大道教门派了。
如此生僻的题型,多达二十几题,占了整个默写填空类的三分之一。
我左思右想,楞是不得其门道。
心中焦急,如果这二十几道题答不上,这次科举哪怕后面的答得再好,总成绩也不可能好到哪里去,我知道我不能着急,考试这玩意儿要的就是冷静,越慌越乱,越乱越慌,最后整个人脑袋中空空如也,如此下来总成绩肯定一团糟。
突然,一个想法自我脑中打马而过。
这些考题于我这个现代人而言,比较生僻,但是这具身体的原主人李白呢?李白从小到大发生过的事,只要我想,意念一动,哪怕是哇哇落地那天的天气是雨是晴,学会书写的第一个字,读的第一本书,认识的第一个姑娘,事无巨细,纤毫毕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