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北疆新政,暗影再临-《被贬北疆?我爆兵横推皇都》


    第(2/3)页

    这是明摆着的离间计,但却直击秃发乌孤的野心。

    “同时,”方云继续道,“开放边境几处指定的榷场,降低对乞伏、沮渠等部的贸易门槛,尤其是他们急需的盐铁、茶叶、药材,可以适当增加供应,但严格控制军械流出。让他们尝到和平通商的甜头,与赫连勃勃那边空口许诺的画饼形成对比。”

    “另外,察事司加紧活动,在草原散布消息,就说赫连勃勃为复仇,不惜承诺将各部最肥美的草场割让给支持他的部落,引他们互相猜忌。”

    这一套组合拳,既有阳谋,也有阴谋,旨在从内部瓦解潜在的胡人联盟。

    北疆的稳定与发展,并未让京城的风浪平息。太子被废,空出来的储位成为了新的风暴眼。夏惠帝年事渐高,几位成年皇子及其背后的母族、朝臣势力开始明争暗斗。

    原本因太子倒台而暂时蛰伏的,对北疆兵权抱有野心的势力,也重新活跃起来。他们不敢直接攻击方云,便从其他方面入手。

    这一日,方云接到了来自京城老师——致仕阁老陈文渊的密信。陈阁老在信中提醒他:

    “云儿吾徒,北疆大捷,国公之位,看似尊荣,实则身处风口浪尖。朝中新晋的户部侍郎林文远,乃三皇子之舅,近日多次在朝议中言及北疆军费浩大,屯田见效需时,暗示朝廷负担过重,恐非长久之计。其意在为何,不言自明。陛下虽信重于你,然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不可不防。望汝谨慎处置,开源节流,账目清明,勿授人以柄。”

    方云看完信,面色平静。他早已料到会有这一天。功高震主,权大招忌,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即便夏惠帝信任他,也难保不会被谗言所惑,或者为了平衡朝局而施加制衡。

    他立即召来负责钱粮账目的主簿,下令:“即日起,北疆所有军政开支,无论巨细,账目必须清晰可查,每旬向大都督府和朝廷户部各呈报一份明细。屯田所获,除留足军需外,其余皆登记造册,或用于平抑边地物价,或上缴国库,一丝一毫不得含糊。”

    同时,他亲自起草奏章,向夏惠帝详细禀报了北疆整军、屯田的进展,以及未来三年的预算规划,并附上了开源节流的具体措施,如进一步精简非战斗人员,鼓励军属参与手工业以补贴家用等。奏章言辞恳切,既表忠心,也显能力,更将北疆发展与帝国安危紧密联系,让人难以挑剔。

    在处理军政要务之余,方云心中始终萦绕着一个身影——柳如意。那个在他中毒垂死之际,留下关键玄冰莲的女子,如今身在何方?她为何能未卜先知般培育出解他剧毒的奇花?她的离去,真的只是简单的“师门急召”吗?

    他多次询问小翠,小翠也只知小姐离去匆忙,只留下丹药和一句“寒潭奇花,以备不时之需”,其余一概不知。方云曾派人去那处寒潭仔细勘查,除了那株已被采摘的玄冰莲,并未发现其他特别之处,仿佛那花真是凭空生长出来的一般。

    他动用了察事司的力量,暗中查访柳如意的师门背景和下落。然而,柳如意如同人间蒸发,查不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她的师门“天机阁”在江湖上也只是个模糊的传说,无人知其具体所在。

    这一日,察事司主事带来一个模棱两可的消息:“将军,我们根据柳姑娘留下的些许物品追查,有江南的线索显示,似乎与一个极其隐秘的、擅长医药和机关术的组织有关,但这个组织行事诡秘,不与外界往来,我们的人无法深入。”

    “江南……医药机关……”方云默念着,心中的疑团更大了。柳如意的背后,似乎牵扯着一个更庞大的、隐藏在幕后的势力。这个势力是友是敌?在此前的风波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未来又将如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