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昱转过头,一脸无奈地看着背上的应龙刺青。 关于该刺青的由来,得从“原主”的伯父开始说起。 “原主”的伯父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刺青师。 义和团运动爆发后,他从一位来历不明的道士那儿得到这幅应龙刺青,说它具有神力,只要将其刺于背上,就能获得庇佑,刀枪不入。 不过,这幅应龙刺青不能滥用,不可刺在多个人的身上。 在为某人刺下这条应龙后,必须要等此人死后,才能将其刺在下一个人的身上,否则就没法获得神力的庇护。 在义和团运动如火如荼的那个年代,类似于此的“获取神力”的“技法”,屡见不鲜。 于是乎,伯父将这条应龙刺在决定参加义和团运动的“原主”父亲背上,以保佑他平安归来。 凑巧的是,“原主”父亲投身义和团运动后,竟然还真的全须全尾地回到故乡。 如此,李家上下确信这幅应龙刺青真的具有神力,视其为珍贵的传家宝。 “原主”父亲病死后,家族长辈提议让“原主”继承这幅应龙刺青。 对此,“原主”犹豫许久。 是时,他这么问伯父: “伯父,这刺青真的有神力吗?” “只不过是在身上刺图案,怎么可能会有神力呢。” “既然这幅刺青无用,那为什么父亲还要将其刺于背上?” “即使没有这幅刺青,他还是会去打洋人——义和团中的许多人,都是如此——之所以要装作这幅刺青有神力,纯粹是想让家人们心安而已。” 得知真相后,“原主”不再踌躇,毅然决定继承这幅毫无用处,但是见证过“纵使实力相差悬殊,也要与侵略者决一死战”的激荡时代的应龙刺青! 他要借助背上的刺青,时刻警醒自己:不要遗忘父辈的功绩!一定要继承父辈的勇气! 就这样,本已病入膏肓的伯父,强撑起最后的气力,花了足足半年的时间,使这条应龙在“原主”背上重现。 在刺下最后一笔——即为这条应龙点上眼睛后——伯父就像是了却了一桩心愿,缓缓闭上眼睛,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至此,“原主”在故土再无熟悉的亲友,得以毫无后顾之忧地闯荡美国。 李昱并不喜欢刺青——但凡是受过正经教育的人,都不会觉得刺青是什么好东西。 哪怕是养殖生物们极力推崇的西方世界,也不会有哪个大户人家会允许子女刺青。 但是,刺于其背上的应龙,并不是为了耍帅装酷,更不是为了耀武扬威,而是寄宿着令人动容的英雄事迹。 如此,即使是讨厌刺青的李昱,也不禁对其产生了几分敬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