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三个步兵班为一个步兵排,共三十五人。 三个步兵排为一个步兵连,共一百四十人。 三个步兵连为一个步兵营,共六百人。 三个步兵营围一个步兵团,共两千人。 骑兵也按照此编制,目前最高编制就到步兵团。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感觉有些绕嘴,但是真正分派下来的时候,很多人就觉得这种编制简明明了,比原来大明朝的要容易懂的多。 跟着朱慈琅从京城出来的护卫原本就管自己一个人,现在要是能训练出十个人,那可就是步兵班的班长啊,运气好点儿就是个步兵排的排长。 明朝末年士兵的待遇相对比较低,普通士兵一年规定也就五两银子,相当于一户农民一年的收入。 但这仅仅是写在纸上的,真正拿到手的根本没有那么多。 朱慈琅这边就不一样了,这个时候钱财也没多大的用处,所以朱慈琅还是推行以粮代饷,这也是士兵们最愿意的。 普通士兵一个月一百五十斤白面,优秀士兵每月一百八十斤,每班每月一名优秀士兵名额。 班长一百八十五斤。 排长二百四十斤。 连长三百斤。 营长三百八十斤。 团长四百五十斤。 按照明朝末年粮食价格,每斤几乎高达三十文钱,士兵每月的收入大约是半两银子,全年六两银子,算起来跟之前差不多,但这可是实打实的,而且还是真正拿到的粮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