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原本应该加紧赶工的绣娘们,纷纷以 “身体不适”、 “家中急事”等各种理由告假,即便来上工的,也是磨磨蹭蹭,效率极低。 各房催要秋衣的丫鬟去了针线房,得到的回复不是 “料子还没领全”,就是 “前面排着的活还没做完”。不过两三日,府里便怨声载道,尤其是几位等着新衣赴宴的姨娘,更是直接闹到了太夫人面前。 “老祖宗,您可得给妾身做主啊!这眼看就要去侍郎府赏菊,连件像样的新衣裳都没有,让妾身怎么出门见人?”周姨娘拿着帕子,哭得梨花带雨。 王氏也蹙着眉对太夫人说:“母亲,针线房这般怠工,耽误了各房用度是小,若传出去,说咱们侯府内宅不宁,连下人都管束不住,岂不让人笑话?”太夫人被吵得头疼,将洛晚晚叫去问话。 洛晚晚心知这是李嬷嬷和她背后的人(很可能与三老太爷有关)在给她下马威。 她并不惊慌,从容禀道:“祖母放心,此事孙媳已有对策。并非针线房无人可用,而是有人心存抵触,故意怠工。既然她们不愿按新章程办事,孙媳只好另想办法了。”回到澄心苑,洛晚晚立刻行动起来。 她首先让秋云将新的计件薪酬和奖励标准详细公布于众,并明确表示,奖赏优厚,机会均等,只要肯用心做,收入可比往日高出数成。 这一下,动摇了不少底层绣娘的心思,谁不想多赚点钱贴补家用?紧接着,洛晚晚使出了第二招——借调外援。 她亲自去信给 “云裳阁”的姜娘子、容嬷嬷和文裁缝,请她们暂时放下手中的活计,带着几名手艺精湛的绣娘,进驻侯府针线房,协助赶制秋衣,工钱按 “云裳阁”的最高标准支付,另加额外补贴。姜娘子等人对洛晚晚心怀感激,自然一口答应。 当姜娘子等 “外援”带着工具材料,精神抖擞地出现在针线房时,李嬷嬷和那些怠工的绣娘都傻了眼。 这些 “云裳阁”的绣娘,手艺精湛,动作麻利,而且显然不受李嬷嬷的辖制,一来就占据了最好的位置,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