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御座之上,永熙帝身着龙袍,面容清矍,目光平和却自带威严。帝后端坐其侧,凤仪万千。 洛晚晚按礼仪,行三跪九叩大礼,声音清晰而平稳:“臣妇洛氏,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叩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平身。”皇帝的声音温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谢陛下。”洛晚晚起身,依旧垂首侍立,姿态恭顺。帝后照例问了几句太夫人安好、侯府近况之类的家常话,洛晚晚一一恭敬作答,言辞得体,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这时,皇帝话锋微转,似是随意地问道:“朕听闻,近日京中开了几间有趣的铺子,曰‘云裳阁’、‘珍珑阁’,其中器物衣饰,颇有些巧思,可是出自夫人之手?”来了! 洛晚晚心念电转,知道这才是今日觐见的重点。她早已打好腹稿,此刻不慌不忙,微微屈膝,声音柔婉却清晰:“回陛下,臣妇惶恐。不过是闲来无事,见些民间巧手匠人,技艺精湛,却困于方寸之地,便想着借侯府薄名,为他们提供一处展示之所。所谓‘云裳’、‘珍珑’,不过是取‘云想衣裳花想容’、‘玲珑剔透见匠心’之意,旨在弘扬我朝百工之巧,物华天宝。些许微末技艺,能入陛下圣听,实是那些匠人们的福分,臣妇不敢居功。”她巧妙地将商业行为淡化,拔高到 “弘扬百工”、 “展物华天宝”的层面,既符合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又投合了帝王喜好盛世祥瑞、物阜民丰的心理,同时将功劳归于 “民间巧手匠人”,显得谦逊而不贪功。皇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味,微微颔首:“哦?弘扬百工之巧?夫人倒是有一番见解。朕观那‘珍珑阁’所呈的自鸣钟,机巧精妙,非寻常匠人可为。可见民间藏龙卧虎啊。”洛晚晚心中稍定,知道路子走对了,连忙应道:“陛下圣明。天朝地大物博,能工巧匠辈出。臣妇以为,朝廷重农恤工,乃盛世之基。若能善加引导,使匠人潜心技艺,造益于民,亦是陛下仁德泽被天下之功。”她再次将话题引向皇帝治国有方,龙心大悦。 皇帝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显然对这番回答颇为满意。他目光掠过洛晚晚,似是想起什么,又随口问了一句:“萧爱卿近来在兵部任职,可还顺手?朕看他近日所上关于整顿京畿武备的条陈,倒是颇有见地。”这一问,看似寻常,却让洛晚晚心中猛地一紧。 皇帝在宫宴之上,当着众多勋贵重臣的面,问及臣子家眷对其夫婿公务的看法,这绝非寻常! 是试探?是考量?还是单纯的随口一问?她不能替萧煜表功,那会显得狂妄;也不能说不知,那便是失职。 电光石火间,她稳住心神,恭声答道:“回陛下,侯爷常言,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唯有夙夜在公,竭尽驽钝,方能报效陛下天恩于万一。至于政务,臣妇人微言轻,不敢妄议,只知侯爷每日回府,书房灯火常至深夜,唯恐有负圣恩。”她避实就虚,只表忠心,不论具体政务,既体现了萧煜的勤勉,又严守了后宫不干政的界限,姿态放得极低。 皇帝听罢,目光在洛晚晚身上停留片刻,那目光深邃,似乎能看透人心。 随即,他淡淡一笑,挥了挥手:“嗯,萧爱卿是干才。夫人亦乃贤内助。且入席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