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她背诵时气定神闲,语调抑扬顿挫,竟是一气呵成,不仅字字准确,更将文中慷慨激昂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背到“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时,不少学子都露出深思之色。 待背诵完毕,她稍作停顿,便开始阐释: “‘舍生取义’四字,道尽了儒家对道义的坚守。孟子以鱼与熊掌比喻生与义,意在说明当生命与道义不能两全时,应当毫不犹豫地选择道义。” 她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愈发清亮: “这不仅是对士人的要求,更是做人的根本。 譬如文天祥兵败被俘,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他选择从容就义,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 又譬如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宁可饿死首阳山,也要坚守心中的道义。” 她顿了顿,见众人都在凝神倾听,便继续道: “放在当下,‘舍生取义’未必都要付出生命。 见到不公敢于发声,面对诱惑坚守本心,这些都是‘舍生取义’精神的体现。 一个人若能在关键时刻守住道义,便是真正的君子。” 这番阐释引经据典,又联系实际,让在场不少学子都频频点头。 别的不说,就是宋念云能随口举出文天祥、伯夷叔齐的例子,就足以证明她确实博览群书,绝非不学无术之辈。 宋明珠的脸色在宋念云引经据典的阐释中越来越白…… 不可能,这个草包什么时候变得这般厉害了? 这篇文章她都不会背,更别说理解经义了…… 领路夫子光听宋念云的背诵和对经义的理解,就知道宋念云并不像宋明珠所说的那般不学无术。 恰恰相反,她的学识之渊博、见解之深刻,远超常人。 他觉得已经没有什么再考验下去的必要了…… “怎么样?这位姑娘,你可服气了?可还用老夫继续考教你的嫡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