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4章 考察学问-《妾本惊才》
第(2/3)页
她引入了“民心”与“民气”这两个更具精神层面的概念,立意顿时新颖。
“《左传》有云: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民心即天心,民心所向,即为大势所趋。
如何凝聚民心?在于为政者能察民之隐,恤民之苦,予民之欲。
使其安居乐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如此,则民心思定,如百川归海,其势不可逆,此乃‘本固’之真义。”
她引《左传》,阐述民心向背关乎天命大势,并将“固本”具体到社会治理的细节,描绘了一幅理想图景。
“再者,‘民气’之顺畅,亦关乎邦国之宁泰。
民有冤屈,需有可诉之门;
民有才智,需有可展之途。
若言路壅塞,贤才埋没,则民气郁结,久必成患。
民气通则国脉畅,虽有外患内忧,亦能上下同心,共度时艰。
若民气滞塞,则如人身气血不通,外表虽强,内里已朽,稍遇风波,便有倾覆之危。”
她从“民心”延伸到“民气”,强调畅通言路和人才渠道的重要性,用“气血不通”比喻国家隐患,生动而深刻。
这一番论述,不仅引经据典,逻辑严密,更难得的是跳出了单纯的经济、军事视角,从民心向背和社会治理的层面深入剖析,见解独到,格局宏大,远超之前所有学子的回答。
整个学斋陷入一片寂静。
先前回答问题的几位学子面露惭色,同时又有几分钦佩。
其他学子则是满脸震惊,看向宋念云的目光彻底变了,那里面再无半分轻视,只剩下难以置信和深深的思索。
陈允礼更是瞠目结舌,仿佛第一次认识眼前这个曾与他有婚约的女子。
赵夫子脸上的肌肉僵硬,握着书卷的手指微微收紧。
他不得不承认,这番见解,确实称得上“高见”。
但,那又如何?
女子就应当安守本分,恪守妇德,钻研这些经世治国之道,本就是牝鸡司晨,不合礼法!
纵有几分才学,也不过是歪门邪道,更易滋生骄矜之心,惹是生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