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份对时局的洞察力和统揽全局的眼光,便是他自己,扪心自问,也未必能比得上。 过了许久,洛道成才回过神来,深深地看了陆宸一眼。 “朕倒是有些好奇。” “你这些见解,从抗旱之策到安置流民的法子再到方才那一番话,都是从何处学来的?” 陆宸心中一片清明。 这个问题,他早已在心中演练过无数遍,此刻说出,自然是从容不迫。 “回陛下,臣婿少时体弱多病,鲜少出门,终日也只能以读书解闷。” “家中藏书颇多,其中不乏一些早已失传的孤本,农桑、水利、算学、杂谈,内容庞杂,不成体系。” “臣婿也只是囫囵吞枣,胡乱记下了些皮毛。” “方才所言,不过是结合当下情势,将书中看来的些许知识,胡乱整合变通了一下,实在不敢妄称才学。” 他知道,面对皇帝,可不能用之前那套用来搪塞洛晴雪,是梦中所得的说辞。 如此说,既解释了自己为何会懂这些看似不该懂的东西,又将一切归功于死读书和运气,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这世上,总有些读书读出了奇才的怪物。 他不过是把自己,伪装成了其中之一。 洛道成听着这番话,久久没有言语。 家中藏书?孤本杂学? 这解释听上去天衣无缝,却又处处透着离奇。 寻常人家的藏书,多是四书五经,圣人典籍,谁家会藏着农桑水利这种东西。 还恰好被一个体弱多病的少年郎记下,又在关键时刻,变通整合,成了救国良方。 这世上,当真有此等巧合? 洛道成心中疑窦丛生,可看着陆宸那张坦然自若的脸,他又找不到半分破绽。 罢了,是真是假,又有什么要紧。 重要的是,这些法子确实有用,陆宸也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 原来那些被士大夫们嗤之以鼻的旁门左道,竟藏着如此经世致用之学。 是他们小觑了这些杂学。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