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要是因此让欣欣向荣的王桥生产队止步于此甚至倒退,这不是他们想看到的。 这件事他们下午就商量好了,真出事了大家一起担责, 这是集体性质, 王桥也的确没了粮食, 这件事真要是被追究,也最多是重重的拿起,轻轻的放下。 曹安民在开会前也被三人告知了他们的想法,开会的时候心里自然有了底, 这才主动提起来让李叔三人站出来表态。 “放心吧安民,谁要是当小人敢举报你,劳资第一个不答应,要是让我知道是谁,我不仅打断他的腿,我还要带人挖他家的祖坟!” “这种人就不配享受我们王桥现在的待遇!” 见三位队长书记都表态了,一位八十几岁身体还很健康的老爷子扶着拐棍站了起来。 老爷子是晚清时期硕集乡的乡长, 他儿子是黄埔一期的学生,当时他儿子最崇拜的人就是当时受邀回国的的政治部主任, 只是他儿子还没等毕业就在第一次东征中任敢死队队长,在棉湖战斗中身中数弹,当场身亡了。 不然以他儿子的觉悟要是跟随那一位走过来还活着的话, 两个十大应该会有他儿子的一份, 可惜, 机灵是机灵, 聪明也是聪明, 但是命只有一条,他就这么一个儿子,一直当作自己的骄傲, 没想到还没等来成家立业就英年早逝了, 他樊家也就因此差点断了后。 因为在学校的时候经常和家里书信来往,他也对这位主任感兴趣,最后在革命中成为坚实的支持者。 他在硕集当乡长的这么多年也贪,但起码他收钱办事, 那种没良心的钱他可不收,那事他也不办, 这也是他现在能在生产队如此德高望重的原因之一。 听到这位老祖宗也开口了,其他人也纷纷发言表决。 事关王桥的发展,也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存, 在他们心里,这种事就应该这么做! 那种有歪心思的人和叛徒有什么区别? 这不是走在群众的对立面了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