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志留纪晚期的海洋,景象已然与他沉睡进化前有了微妙的变化。 昔日漂浮在水层中、如同细小树枝般密密麻麻的笔石群落,几乎消失殆尽,只有零星几簇残存。 取而代之的,是数量同样庞大但个体渺小的牙形石,构成了新的浮游生物主体。 海底则更加热闹。 腕足动物群落比之前更加繁茂,巨大的石燕贝覆盖在礁石表面,贝壳开合的“咔哒”声仿佛组成了一曲海底交响乐。 棘皮动物家族兴旺,海百合伸展着优雅的冠羽,在礁石间摇曳生姿,如同水下森林。 甚至能看到一些原始的海星,五角星的雏形已经具备,缓慢地在沙地上爬行,伸出细小的腕足探索着食物。 而最显著的变化,在于鱼类。 鱼类的数量明显增多了,种类也更加丰富。 笨重的无颌甲胄鱼依然存在,但体型更大,甲胄更厚实。 而真正占据优势的,是有颌鱼类! 棘鱼群依旧是活跃的银色闪电,数量更多,阵型更加娴熟,鳍棘闪烁着寒光。 盾皮鱼的数量更是激增,它们那覆盖着厚重拼接甲片的身影在礁石间穿梭,体型普遍达到了半米左右,灰黑色的盾甲在阳光下显得厚重而坚实,俨然已成为礁区的主要居民。 “很好,食物很充足。” 复合感知阵列无声地扩张开来,覆盖范围已近千米,精度更是惊人。 水流、温度、生物电信号、甚至是远处生物肌肉收缩的细微震动,都被清晰地捕捉、分析、在脑海中构建成一张精密的三维地图。 很快,几个强度远超普通鱼类的信号源被锁定。 它们位于前方一片地形复杂、布满巨大链珊瑚礁柱的海域。 凯撒庞大的身躯在水中一个灵巧的转向,鳍肢末端的鳍条微调着方向,推动着他无声而迅捷地靠近。 立体视觉穿透摇曳的水草和珊瑚缝隙,清晰地看到了目标。 三只巨型翼肢鲎。 每只体长都达到了三米,厚重的黑褐色几丁质外骨骼闪烁着幽冷的光泽,巨大的螯肢如同两柄沉重的战锤,在身前威吓性地开合着,发出沉闷的“咔哒”声。 复眼冰冷地扫视着领地,腹部宽大的板足有力地划动水流,尾部锐利的尾节如同短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