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随着数据的不断更新,古代人根本理解不了原始数据、对照数据的意义。 萧启桓看着这些汇聚成册的各项数据,一一对比,哪些人想要从中投机,哪些人想要贪污腐败,他都一目了然。 可以说皇上萧云璟低估了大晟商人对于减免商税的热情,潘世安也低估了这些商人逐利、逐名的积极性。 在大儒写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道德文章后,还附带有朝廷的赋税减免政令后,大晟境内的商人们都爆了。 其实不少商人因为赋税原因,会选择走私,把粮草卖给草原、卖给匈奴等等,说白了都是为了利益。 可是现在,只要响应国家政策,就能获得利益,最重要的是还能获得名声。 如果能为官,谁想从商。 哪怕商人子弟,也想着考取功名。 而这次赈灾一事,所带来的名声,比萧启桓想的还要多。 一些商人甚至有机会让自己的孩子得以靠此名声,拜一位知名先生为师。 所以江西水患赈灾前的物资准备,比所有人想的都要迅速。 国家调拨粮食,漕运、官道、通禀事宜等等,都会拖慢进度。 但是当商人自发运粮时,他们一个个都发挥了自己各自进货、卖货等等渠道,有走陆路,有走水路。 大家都清楚,先到先得,灾民是有限的,赈灾粮食是有限的,减免商税更是有限的。 而能否参与到赈灾当中,四皇子所率领的赈灾团队是有人记录的。 因此,“效率”二字,已经彻底传开了。 没有效率的人,早就被淘汰出局! 但是粮已经运来,萧启桓也就顺势建立赈灾均平仓,而还有一些则流入市场,平衡了物价。 因为各地粮食汇聚,这里面的利益,自然有些官员就心动了! “四皇子殿下,是属下御下不严,才会有贪腐现象发生,请殿下责罚!”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