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我们的球队正走在正轨上,这场胜利就是证明!” 走在正轨上? 如果指的是在“努力争状元”这方面的话,他们确实走在正轨上。 …… 2001年3月16日。 堪萨斯州威奇托市。 ESPN直播了NCAA锦标赛(疯狂三月)第一轮亚利桑那vs东伊利诺伊的比赛。 球场边,莫名来了许多NBA球探。 没错,他们都是带着审视的眼光来考察未来新秀的。 奇才队副总裁罗德·希金斯的突然出现受到了不少人的侧目。 他是替谁来的,不言自喻。 说实话,当乔丹第一次听到“伯德二世”这个称号的时候,他已经上头了—— 当乔丹的身份从“篮球之神”变成“球队管理者”,他就开始思考: 到底哪种类型的球员最能代表“赢球文化(winning basketball)”? 乔丹脑海里浮现的典型,不是另一个“乔丹”。 而是那个曾在80年代两次横扫自己的对手——拉里·伯德。 乔丹多次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说: “每一个人都在寻找‘下一个乔丹’,而我一直在寻找‘下一个伯德’……” “因为伯德能够让身边每一个球员都变得更好!” 其实,早在九十年代,乔丹第二个三连冠时期,他就在一档节目中坦言: “如果我拥有一支NBA球队,我会围绕像拉里·伯德那样的球员建队——” 在乔丹心中,“伯德”才是那种可以把球队带回“正确篮球”的存在—— 理性组织、稳定外线、团队导向。 对此,拉里·伯德本人的回应是: “也许他输给我的次数太多了——” 伯德生涯共击败乔丹23次:其中常规赛17次(28场对决),季后赛6次全胜(两次3-0横扫)。 “那给他造成了太多心理阴影,以至于对我念念不忘。” 赛前,奇才队副总裁罗德·希金斯,一直目光炯炯地盯着杨策,好似他的眼中只有杨策一个。 正在热身的卢克·沃顿故意用肩膀怼了一下杨策,开玩笑道: “瞧瞧,杨,你把谁引来了?那是来自‘篮球之神’的注视——” 对于野猫队想要参加选秀的球员来说,这是最佳的表现机会,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杨策却毫不在意,他根本不在意什么希金斯。 “我只看到了一个白痴像个色情狂一样死死盯着我……” “哈哈哈——” …… PS:新书期间,求各位大佬多多支持!求收藏、追读,求推荐、月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