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完,柯林斯拍了拍杨策的肩膀,走开。 这一刻,就连乔丹本人也意识到—— 这个从中国来的黄皮肤小子,不是球队的未来—— 他已经是球队的脊梁。 而乔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是,杨策在他眼中的已经从“惹人烦的刺头新秀”变成了“发自内心的欣赏”。 只有杨策敢当着乔丹的面喷他,而他对此渐渐变得毫无怒意。 赛后的媒体是严厉的。 ESPN官网首页赫然写着: “手套关上了窗口:佩顿提醒联盟,这已不是1998年了。” 文中写道: “乔丹也许还能打,但他已经无法随心所欲地决定比赛了——” “佩顿用48分钟告诉我们:即便是篮球之神,也会被时间老人追上……” 《华盛顿邮报》标题是: “回归之路依旧漫长,乔丹打出了复出以来最挣扎的一场比赛。” 文章评价道: “乔丹的双腿还能动,只不过投篮手感却好像被锁在了芝加哥的旧储物柜里——” “他今晚完全破坏了奇才连胜期间的体系和纪律,也许——他该认真考虑接受马上39岁的自己已经退化的事实,做出调整。” 《西雅图时报》作为主场媒体,标题是: “佩顿不畏惧任何人:他的防守让神变为凡人。” “不论你是谁的粉丝,但今晚你看到了罕见的一幕——佩顿让乔丹看起来更像一个替补。” TNT的赛后节目中。 查尔斯·巴克利谈到乔丹的挣扎: “我不否认迈克是最伟大的竞争者。但今晚他的打法就像有些任性,他把这里当成是1996年的总决赛,但——他必须学会向时间低头。” 肯尼·史密斯点头道: “是的,第三节奇才曾经打出了一节好球,但杨策的下场后,迈克尔第四节独木难支……” “没人称赞杨策的表现吗?他打得无比聪明,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带动队友。” 巴克利同样点头,只说了句: “今晚他用一拳救了乔丹,不然,这一晚乔丹将彻底化为佩顿的刀下亡魂——我喜欢杨策身上的那种老派(old school)风格。” 奇才队的比赛已然受到全美球迷的追捧。 本来,那些来看比赛的球迷是冲乔丹来的,看完比赛,一下子都成为杨策的球迷。 “哎,那个77号打球真TM好看哎~” 奇才队一位随队记者根据自己的观察写道: “杨的身上没有一丁点圆滑,他生活中低调、谦逊,到了场上又似乎变成一头野兽,这种反差感让球迷喜欢。” 乔丹:他哪里低调、谦逊了? 而和杨策关系不错的队友海伍德在接受采访时说: “杨几乎对任何事情都不关心,美国政治?不!中美关系?不!娱乐明星?不!” “如果你坐在他旁边,你最好谈谈篮球或者哪个美女,除了这两项,他好像什么都不关心……” 球迷看完这则采访后,谈论道: “噢——杨策居然也喜欢女人,我们终于有一点相似的地方了——终于让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一点人味儿……” 事实上,除了比赛,杨策也经常会出现在大街小巷,给大众一点了解他的机会—— 每个周末的空闲时间,他都会开着他那辆二手皮卡去郊区的一家大型沃尔玛商超购买物资。 华盛顿的球迷就像早有预料一样,在沃尔玛商超门口排队观看—— “看!快看,杨,他又来沃尔玛买东西了?” 对此,杨策也很无奈:“我他么就是来逛个超市啊!” 不过,华盛顿的球迷们还是很有素质的,他们不吵不闹,也不拦着杨策签名,就是一群群站在超市门口“单纯”看—— 华盛顿的球迷喜欢杨策身上的特质:平静外表之下,猛虎细嗅蔷薇。 一位杨策粉丝在雅虎体育论坛的帖子引起了不少球迷共鸣: “看杨策打球有了一种错觉,似乎身体普通的我们,也能打NBA……” “他不能飞天遁地,但他依旧能够主宰比赛!” 杨策火爆的人气,也给他带来不少商业代言。 苹果公司提供了一份500万美元/一年的代言合同。 可口可乐和沃尔玛都主动联系到杨策的团队。 杰夫·施瓦茨这段时间可忙坏了,到处和品牌方谈判。 杨策对施瓦茨的能力还是很放心的。 不过,杨策只有一个要求: 他希望施瓦茨尽快帮忙找一位投资人,将这些代言得来的收益全部投资出去。 2001年911事件后,整个市场陷入恐慌,再加上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余震未了,美国的科技股和纳斯达克深度回调。 “这也许是个抄底的好机会——” 按照杨策的估算,如果按照年化回报约 8%~ 11%来计算,500万在未来十年约可增长至1080万至1420万美元。 作为一个拥有两世经验的人来言,杨策很清楚: 这时候处于低谷的亚马逊、苹果、微软、英伟达股票几乎可以闭眼入。 当其他球员拿着工资换掉旧车,开着超跑的时候,杨策依旧开着那辆二手雪佛兰皮卡。 买车? 买个der~ 送我两万置换补贴我都不买。 至于房产,现在也正是抄底美国大城市房产的好机会。 杨策却依然住在迈克尔·乔丹免费提供的那间公寓里。 不为别的,距离训练馆和球馆都很近,很方便。 而中国也在此时正式加入WTO,引爆制造业出口,那是历史必然。 这时候投资中国的蓝筹股、互联网市场以及出口产业链基金,年化回报也许可以达到15%~25%以上。 当杨策在电话里一本正经地和施瓦茨谈论这些的时候,后者一脸懵逼。 “额,不是,杨……你懂这么多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