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王崇焕冷汗涔涔,兀自辩解:“陛下,家奴不法,老臣确有失察之罪,甘受陛下责罚!但至于卖官鬻爵,纯属子虚乌有!定是有人模仿笔迹,伪造书信,欲置老臣于死地啊陛下!”他意有所指,目光狠狠剜了刘正清一眼。 “笔迹可以模仿,那人证呢?苦主呢?难道也都是假的?”刘正清寸步不让。 朝堂之上,顿时分为几派。太子一党的官员纷纷出列为王崇焕辩护,斥责刘正清捕风捉影,诬告重臣。一些清流官员和与王氏不睦的官员则支持刘正清,要求彻查。另有大部分官员则保持沉默,观望风色。 齐王萧景琰见状,觉得时机已到,出列躬身道:“父皇,王尚书乃朝廷肱骨,太子少保,若仅凭几份来历不明的状纸和书信便加以治罪,恐寒了天下臣工之心。然,刘御史风闻奏事,亦是职责所在。儿臣以为,不若将此案交由三司会审,查明真相,若王尚书果真清白,亦可还其公道;若确有不法,也好依法惩处,以正朝纲。” 他这话看似公允,实则将王崇焕直接推到了三司会审的火架上烤。一旦启动三司会审,很多事情就不再是私下能够控制的了。 永熙帝深邃的目光掠过几个儿子的脸,在萧景玄那波澜不惊的脸上略微停顿了一瞬,随即收回。 “准奏。”皇帝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此案,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务必查个水落石出。在王爱卿接受调查期间,吏部事务,暂由左侍郎代理。” “陛下圣明!”百官齐声应道。 王崇焕脸色灰败,叩首谢恩,心中却是惊涛骇浪。他隐隐感觉,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背后推动这一切,目标绝不仅仅是他,而是直指他身后的太子! 退朝的钟声响起,百官心思各异地鱼贯而出。 萧景玄走在最后,与匆匆追上来的刘正清擦肩而过时,用仅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低语了一句:“刘御史风骨,令人敬佩。” 刘正清脚步微顿,看了萧景玄一眼,目光复杂,并未多言,快步离去。 萧景玄面色如常,心中却清楚,他投下的石子,已经激起了预期的浪花。扳倒王家非一日之功,但这第一步,已然迈出。接下来,就看三司会审能查出多少东西,以及……他的好三哥,会如何利用这个机会了。 长春宫 · 密议 退朝后,齐王萧景琰直接去了长春宫。 李贵妃早已屏退左右,急切地问道:“琰儿,今日朝堂之事,究竟如何?那刘正清怎会突然发难?” 萧景琰面色阴沉,给自己倒了一杯冷茶一饮而尽:“母妃,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刘正清那个老顽固,虽然耿直,但若无确凿证据或背后有人撑腰,他未必敢直接撕破脸参劾王崇焕。” “你的意思是……有人指使?”李贵妃蹙起精心描画的柳眉,“是靖王?他哪有这么大的能量?” “不一定是他亲自指使,但他绝对脱不了干系!”萧景琰放下茶杯,眼中寒光闪烁,“老七惯会扮猪吃老虎,躲在背后搅风搅雨。我怀疑,他可能拿到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借刘正清的手抛出来,想搅乱局势。” 他沉吟片刻,继续道:“不过,这未必不是我们的机会。太子倚重王家,王家出事,太子必然焦头烂额。我们正好可以借此机会,一方面打压太子气焰,另一方面……或许可以想办法,将这把火,引到老七身上去。” “如何引?”李贵妃追问。 “沈青澜。”萧景琰吐出这个名字,“我总觉得此女不简单,和老七之间或许真有牵连。若能找到证据,证明老七与外臣(罪臣)之女勾结,甚至暗中操纵朝臣构陷当朝尚书……那他的逍遥王爷,也就当到头了!” 他脸上露出一抹狠厉的笑容:“母妃,宫里那边,还得您多费心,盯紧那个沈青澜。儿臣在宫外,也会加紧追查赵永的下落,以及……老七可能留下的其他破绽。” 织造处 · 午后 宫外的滔天巨浪,暂时还未波及到织造处这方小小的天地。但沈青澜还是从一些细微处感受到了不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