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深宫烬余·裂痕初现-《燕宫阙:凰途逆袭》


    第(3/3)页

    沈青澜心中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姜公公何出此言?青澜蒙冤,幸得皇后娘娘明察,殿下关切,乃青澜之幸。至于手段,无从谈起。”

    姜公公盯着她看了半晌,忽然笑了笑,那笑容在他脸上显得有些怪异:“咱家在慎刑司几十年,见过的人多了。你是少数几个进了这里,还能保持这般镇定的。也罢……看在靖王殿下和皇后娘娘的面上,咱家提醒你一句,含章殿的水,比你想象的深。那个彩珠,你可知她背后是谁?”

    沈青澜抬眼看他:“请公公明示。”

    姜公公却摇了摇头:“咱家也只是猜测,没有证据。但你若想脱罪,关键还在含章殿内部。”他顿了顿,意有所指,“有时候,看起来最不可能的人,反而……呵呵,你好自为之吧。”

    说完,他不再多言,转身离去。

    沈青澜望着他消失的背影,心中波澜起伏。姜公公的提醒,印证了她的猜测。含章殿,李嫔,甚至那个看似受害的三皇子,恐怕都不简单。那西域迷药,那狼头令牌……这一切,似乎都指向一个更庞大的阴谋。

    尾声 · 风雨前夕

    数日后,京中舆论在某种有意的引导下,开始转向。关于沈青澜被德妃构陷的细节逐渐流传开来,虽然含章殿投毒案仍未查明,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沈青澜是无辜的。

    而朝堂之上,永和帝虽然尚未就此事明确表态,但对王崇焕一党在其它政务上的几次提议,都表达了不满或直接驳回,信号已然微妙。

    北疆传来战报,靖王萧景玄率军突袭兀良哈部粮草重地,大获全胜,扭转了初期的不利局面。捷报传回,朝野振奋,靖王的声望一时无两。

    此消彼长之下,压在沈青澜身上的巨石,似乎正在被一点点撬动。

    这一日,沈青澜照例在牢房中静坐,忽然听见外面传来一阵不同于往常的喧哗声,似乎有大队人马靠近慎刑司。

    紧接着,牢门被打开,之前来过的那位坤宁宫首领太监李公公去而复返,他身后还跟着数名皇后宫中的内侍。

    李公公展开一卷明黄懿旨,朗声道:“司制司典制沈青澜接旨!”

    沈青澜心中一紧,整衣跪拜。

    “皇后娘娘懿旨:查司制司典制沈青澜涉嫌谋害三皇子一案,疑点颇多,证据不足。然沈青澜身处嫌疑,不宜再任宫廷职司。着,即日起解除其典制之职,暂调往皇家禁苑——上阳苑听用,非诏不得返宫。钦此。”

    解除职务,调离宫廷,前往皇家禁苑上阳苑……这看似是贬斥,但比起慎刑司的牢狱之灾,已是天壤之别!而且,“非诏不得返宫”意味着她暂时脱离了后宫这是非之地!

    “罪臣……接旨,谢皇后娘娘恩典!”沈青澜压下心中激荡,叩首谢恩。

    她知道,这一定是萧景玄多方周旋、以及皇后权衡利弊后的结果。虽然官职被免,但至少保住了性命,获得了暂时的自由。

    走出慎刑司那扇沉重的大门时,冬日稀薄的阳光照在脸上,刺得她微微眯起了眼。空气中冰冷的自由味道,让她几乎落下泪来。

    宫门外,一辆简陋的青篷马车已等候在那里,是送往上去上阳苑的。

    沈青澜回头望了一眼那巍峨而森严的宫阙,那里曾是她挣扎求存、蒙冤受难的地方,也埋藏着她与萧景玄最初的秘密和约定。

    今日她虽暂时离开,但他日,她一定会回来!

    马车缓缓启动,驶向未知的上阳苑。而深宫之中的暗涌,并未因她的离开而停歇,反而因为北疆的捷报和德妃的失势,酝酿着更大的风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