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深宫烬余·破冰之讯-《燕宫阙:凰途逆袭》


    第(2/3)页

    萧景玄立刻接过,先快速浏览了那本账册副本,目光在那行关于“戾太子旧物”和“梅侍读”的旁注上停留片刻,眼中闪过一丝锐光。随即,他展开沈青澜的亲笔记录,看着那熟悉的、清秀中带着风骨的笔迹,指尖微微收紧。

    记录内容条分缕析,严谨细致,没有任何逾越之处。但他能从中读到她的冷静、坚韧,以及在那孤立无援境地中,依然尽力做好手中之事的认真。

    “她很好。”他低声说了一句,不知是告诉顾昀,还是告诉自己。他将那份亲笔记录仔细收起,然后指向账册副本上的旁注:“查!这个‘梅侍读’,还有戾太子旧物封存之事。另外,让王德海继续留意,若有机会,设法让青澜知道……我在设法。”

    他不能让她一直困在那方寸之地,独自面对风雨。

    上官苑·柳暗花明

    账册核对工作暂告一段落,沈青澜的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但她心中清楚,那两处旁注和神秘的“梅侍读”,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已在她心中漾开涟漪。

    这日,王德海再次前来,取走核对完毕的账册,同时带来几本新的书册,说是苑中藏书楼清理出来的一些杂书,给她解闷。

    沈青澜谢过,待他离去后,翻开那几本杂书。其中一本是前朝文人笔记,她随手翻阅,却在书页中间,发现了一张折叠的、与书页质地不同的薄纸。

    她心有所感,展开薄纸,上面只有寥寥数语,是用一种她从未见过的、略显生硬的模仿笔迹所写:“梅侍读,讳知行,前东宫讲官,博闻强识,尤精西域异物。戾太子事败后,不知所踪。”

    梅知行!前东宫讲官!精于西域异物!

    沈青澜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梅翁!那个扫雪的老者,难道就是这位失踪多年的前东宫讲官梅知行?所以他才会拥有记载“惑心草”和“狼涎香”的孤本,所以他才对宫闱秘辛、朝局变幻有着那般深刻的洞察!他隐姓埋名藏身于此,是因为戾太子案的牵连?

    无数线索在这一刻似乎被串联起来。如果梅翁就是梅知行,那么他之前的赠书、警告,乃至王德海这隐晦的信息传递,背后是否都有萧景玄的影子?他一直在关注着她,甚至可能已经查到了梅翁的底细?

    这是一种无声的告知,也是一种力量的展示。他在告诉她,他知道了,他正在行动,她并非孤身一人。

    一股暖流混杂着酸涩,涌上沈青澜的心头。她将纸条就着烛火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眼中却燃起了更明亮的光芒。

    京城·风波再起

    朝堂之上,因靖王回归而暂时压抑的波澜,再次被掀起。

    这一次,并非直接针对萧景玄,而是由一桩陈年旧案引发——数年前,一桩涉及漕运、致使大批粮草去向不明的旧案,当时草草结案,几名职位不高的官员被问罪。如今,却有御史突然旧事重提,并拿出了新的线索,直指当时经办此案、如今已是王党中坚人物的吏部侍郎张启明。

    张启明是王崇焕的妻弟,更是王党在吏部的重要棋子。此案一出,朝野瞩目。

    王崇焕一党自然全力反驳,指责御史捕风捉影,双方在朝堂上争执不下。

    萧景玄冷眼旁观,并未直接介入。但他麾下的几名寒门御史和官员,却适时地站出来,要求彻查,以明法纪。

    “殿下,此时重提漕运旧案,是否太过冒险?万一……”下朝后,顾昀有些担忧。

    萧景玄步履从容,淡淡道:“漕运案不过是个引子。王党树大根深,想一击毙命是痴人说梦。但借此案,剪其羽翼,动摇其根基,让朝野看清他们某些行径,足矣。况且……”他嘴角勾起一抹冷意,“张启明此人,与当年构陷沈太傅的‘科举泄题案’,也并非全无干系。”

    他的目标,从来就不仅仅是扳倒王党,更是要为他,也为她,厘清所有的冤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