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枢密副使拿过手札一看,“哎呀”一声差点惊到杨宗谨。 杨宗谨扭头看时,只听枢密副使道:“这可是一件大事,承容郡主被害,竟有人想冒充承容郡主出城。如果真的出城,那可就糟糕了。” “还用你说!”杨宗谨心里极度厌恶。 李迪却道:“正是呢。知院看的分明,还请知院签了,好送交门下省议处。” “理当如此!”枢密副使爽快的答应了。 杨宗谨以为有戏。 却见枢密副使又拿起手札再过目一回,说道:“李相,在下有一言不知李相愿不愿意听啊?” 李迪道:“愿听指教!” 枢密副使道:“指教不敢当,只是一点浅见而已。承容郡主乃是楚王孙女,尊贵非常,不可以等闲视之。我意奏明天子,请天子降下圣旨,则可一查到底,为承容郡主讨回公道啊~” “哈?”杨宗谨差点叫出声,慌忙用手掐自己的大腿。 这都是什么馊主意,摆明了在推脱责任。 李迪听了,也觉得这样不行。委婉道:“我确实想过这个问题,但是凶犯很可能刚逃走。如果追的话,还可能来得及。再者,值班的禁军依照惯例是换防换人。如果等这班离开,再追查就难了。” “欸,只要留下姓名,很容易就能查得到。”枢密副使也十分委婉地道,“倘若我等草率行事,被台省的谏官抓住,那可就是大麻烦。” 李迪犹豫了,看了眼杨宗谨。 这是在暗示了。 杨宗谨上前一步,抱拳道:“知院,我本是很笨的人,说话就不客气。都知道承容郡主被害,凶犯却冒充承容郡主潜逃出汴梁城。他们就是吃准了禁军调度不易,故而采取这个办法。如果枢密院不及时追捕,让楚王知道该作何感想。” “这……”枢密副使看向李迪。 李迪在“装死”。 杨宗谨继续道:“八贤王倘若知道知院如此推诿,恐怕要提着打王鞭来了。就在刚才,八贤王还千叮咛万嘱咐要我等一定尽快破案,找出真凶。” 枢密副使轻捋虎须,下定决心道:“既然如此,老夫就帮你们这个忙。”当即拿起笔签了画押,然后命人送去门下省。 李迪口称不用,愿意自己跑一趟门下省。 枢密副使连忙夸李迪为朝廷办事,笑着送他出门。 李迪和杨宗谨上了马车,急忙赶往门下省。 在车上,杨宗谨道:“我猜那个老糊涂肯定在心里骂你我。” 李迪却冷笑道:“他可不是老糊涂,而是老狐狸。如果台省谏官的奏折参到他,他一定会往我身上攀扯。” “台省这么可怕吗?”杨宗谨大吃一惊。 “等你将来坐到我的位子上,就知道台省多么可怕。”李迪拿着沉重的签文,不由得叹了口气。 杨宗谨意识到岳父其实是个明白人,只是为形势所迫,身不由己。 隋朝时期设立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指的是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 宋朝在宫城内设置中书门下,作为中枢部门的首脑官署和正副宰相集体处理政事的最高权力机构,或称政事堂。中书门下的长官在北宋前期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分散宰相的事权,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第(2/3)页